袁隆平的超级稻是科学成果吗?
超级杂交稻是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培育的。1996正式提出方案。到2000年,超级杂交稻试验标准田每公顷产量超过10.5吨,即亩产达到700公斤,而普通水稻最高亩产在400公斤左右,超级杂交稻亩产提高了近一倍,标志着袁隆平超级杂交稻栽培成功。
2004年超级杂交稻亩产800公斤。
2011,隆回县羊古坳乡雷锋村百亩超级稻亩产突破900斤。
2016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龙田镇环北村,项目试验田亩产达到1537.78公斤(含早稻和晚稻),创下世界最高亩产纪录,是唯一的双季稻试验田。
4月12日,袁隆平在三亚国际水稻论坛上肯定:“今年,我们正在攻关亩产1130公斤的新目标,即每公顷17吨:我确信有90%的可能(17吨)。”
袁隆平院士谈第五次超级稻的研究目标。按照他的说法,水稻的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现有的半矮秆超级稻的收获指数已经到了天花板,不能再提高了。只能从生物良率入手,然后提高良率。
中国粮食产量和粮食储备现状
作为中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得益于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中国水稻产量逐年增加。中国水稻种植面积31万公顷,中国粮食产量从不够吃到现在都是超吃。2065,438+06年,我国水稻产量约为465,438+07万吨,库存654,38+058万吨。我国大米年均消费量约为97.5公斤,仅大米存量就够全国6543.8+0.6亿人吃一年多,更何况大米只是一种粮食存量,还有其他粮食。
既然现在粮食产量这么高,培育产量更高的超级杂交稻有什么用?
民以食为天,食为国之本。虽然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和储量都很理想,但是我国粮食种植的土地在逐年减少,从事农业种植的人越来越少。以后只会走农场管理模式。在这个前提下,很多不方便耕种的耕地就会荒废,我们只能通过增加产量来弥补耕地的不足。
中国的人口基数决定了中国的粮食政策。增加粮食产量将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请回复下面的讨论。谢谢你。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文章由科学树洞撰写。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