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医疗保健?你能独自突破山谷吗?
自秦以后,有关谷中食物及食用方的描述和记载,散见于历代中医著作中。中医的第一部专著《神农本草经》是第一部关于谷食的专著,尤其是道教的兴起,促进了谷食艺术的发展,认为人体吃谷食可以达到“不饥不浅,延年益寿”的目的,并创造了独特的道教吃法。两千多年来的各种史书中都有道家的取食方子。
古人是怎么看待辟谷的?写在汉代礼仪论著《易命芯碑》中,记载“食肉者勇武,食粮者智巧,食气者生为神,不食者死为神。”这可能是逼谷术最早的理论基础。晋代道家、医学家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一书中说:“欲长生不老,肠中要清;要想长生不老,肠子里什么都没有”,意思是说,要想长寿,就要有一个干净的胃,没有粪便残留。“专著《庄周七绝解》中也有一段话:“世间之人,不达其需,而饱以味养其命,畏味;但是它的脏腑,渴望蒸,迷惑心神,反对各种疾病,甚至死亡。“说明不懂得饮食养生的人吃太多的食物,不仅无益,而且有害,甚至会导致过早死亡。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随着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特别是一些上流社会的人开始追求衣食住行的享受,喜欢吃那些“丰盛可口”的食物,为了享乐而纵酒,有害健康。针对这一弊端,人们受道家“返本”思想的影响,把那些浓郁香甜可口的食物称为“腐肠”,转向天然植物性食物,提出了破谷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应该说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真相:是“限食”而不是“绝食”
现代人通常认为过谷是“绝食”,与现在流行的禁食疗法如出一辙。其实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误区。
根据桑宝拉教授的考证,过谷并不是完全不吃任何食物,而是少吃或吃“特殊食物”。《淮南子·任剑》说:春秋时期,鲁国有一只独豹隐居山林,躲避世人。“我不穿丝麻,不吃五谷杂粮,70岁了还带着男孩子的颜色。”这是史书记载的最早的破谷做法。只说他不吃五谷杂粮,不代表他不吃别的。又如古籍记载某著名道士在谷中时“诱黄精、茯苓、山黄”,可见其用药、食,而不用五谷。
古人称辟谷为“一食顺,二食增,三食下,四食胀,五食饥,六食凶,百病由此生”,并强调“无食也凶,胃不通”。也就是说,在断粮的过程中,我们只是减少食量,而不是跳过,否则就会“凶”(指损害健康)。可见,谷不是什么都不吃,而是慢慢节食,少吃;或者不吃日常的全谷物食品,只吃一些滋补的药物,或者服用营养高、不易消化的加工品。就像常说的“服药忌粮”,就是以药代粮。
神农本草经中有山药、蜂蜜、茯苓、莲子、芡实、苍(白)舒、天冬、麦冬、泽泻等药。事实上,山药和蜂蜜不仅是药物,还是营养食品,可以代替谷物为人体提供营养。在后世的一些破谷术中,还用大豆、大枣、芝麻、板栗、酥油、茯苓、黄精、芦笋、白术、人参、蜂蜜等制成丸、糊,以代替粮食。还有富含植物油的松子、柏子仁、火麻仁,以及麦冬、地黄、茯苓、山药、黄芪、人参等营养丰富的中药,制成营养高、消化慢、质地硬的食品食用。并服用一些液体亚麻汤、脆皮汤等。
可见历代修行者并没有吃什么,只是不吃或者少吃五谷杂粮。如果采取所谓的“什么都不吃”,只会危害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也会给传统的保健方式蒙上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