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患者很多,医生说要少输液,少喝水。为什么?
为什么不仅喝水少,输液也少?
心力衰竭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可怕的名词,因为一旦确诊为心力衰竭,5-6年内死亡率可达50%,所以需要控制饮水量,减轻心脏负担。
对于患者来说,水的摄入不仅仅是来自饮用水,还有来自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的液体,输液自然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如果大量使用静脉输液,容易导致水钠储存,甚至心力衰竭。
那么对于这些心脏病患者来说,除了控制饮水量,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1,注意休息
不要小看这四个字。临床上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睡眠问题。当患者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时,他们会让大脑释放应激激素,从而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这样也会给内心带来负担。如果心脏长期不堪重负,很容易损害正常功能,导致心力衰竭。
2、健康的饮食
这是健康饮食,而不是绿色饮食。我个人认为不应该暴饮暴食。毕竟人体需要多种营养素,最健康的还是均衡饮食,只是比例需要考虑。要以五谷杂粮为主,蔬果为辅,偶尔吃点肉,但是需要明确一点:少吃盐,味道不要太重,对身体不好,需要定时定量,不容易长胖。
心脏病患者很多,医生说要少输液,少喝水。为什么?
各种心脏病后期都会发展成心力衰竭。此时心脏功能明显下降,患者的活动耐力降低。活动结束后,他容易胸闷气短。严重者夜间会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坐起,咳出粉红色泡沫痰。
医学上有个概念叫“最佳初始长度”,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心肌的收缩力会随着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心肌的长度达到一定长度时,心肌的收缩力就会达到最大,但如果此时增加心肌的长度,心肌的收缩力就会下降。
为什么心衰患者需要输液少,水少?原因是心力衰竭患者心脏严重扩张,心肌长度超过最佳初始长度。如果此时过多输液、饮水,心脏会进一步扩张,心肌收缩力会进一步下降。因此,此时需要减少输液量,少喝水,同时加强利尿,收缩心脏,使心肌长度降至正常,以改善心脏功能。
综上所述,心脏病患者为了改善心脏功能,减少输液,少喝水。
这一般是针对心力衰竭患者的。
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是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心肌功能异常和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AHF)是一种短期的心功能不全,导致各器官供血不足,可引起肺水肿、肺充血、器官供血不足等症状。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其他心脏疾病引起的心脏功能长期下降,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尤其是运动后,可出现液体潴留,如肺水肿、双下肢水肿等。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来说,心脏功能明显低于正常人。心脏的主要功能是将肺交换的氧合动脉血泵入身体的各个器官(脑、肝、肾等。).如果心脏功能下降,说明心脏泵出血液的功能下降,同时泵出的血量减少。
正常人的饮用水和静脉注射液会与原有血管中的血液混合,最后通过心脏的泵血功能输送到各个器官,最后到达毛细血管供各个器官使用。
而心力衰竭患者不能在有效时间内泵血,所以在大量饮水或输注大量液体时,血管中多余的水分一部分会通过血管循环进入肺部,引起肺水肿,另一部分会通过毛细血管漏入间质。这样会引起肺水肿,全身水肿。短时间摄入大量液体后,心脏无法及时循环体内血液,会加重心力衰竭,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心脏病的发生是由于血管堵塞和动脉硬化,人体使用的一些物质不能正常代谢而残留在体内。由于血管的网状结构,血液中的内容物数量增多,导致心脏及周围组织血液配置过多,出现各种症状。
单位体积的血管内容物相对于体积的增加,必然会增加容器(血管和心脏)的内压(负担),导致容器的损坏。
与自然相比,人体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血管是一个封闭的通道。含量的增加必然会加重心脏的症状。因此,向血管内输血必然会增加血液内容物的量,增加血管和心脏的负担,加重或引起突发疾病。
所以有心脏病的人尽量不要输液。
在必要的限度内多喝水,不要用冷水或冰水。
参见小的整体养生理论。健康之都(健康四大威胁——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