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时间应该如何规划?

起居有规律是《黄帝内经》的重要养生原则,尤其适用于产妇的养生。日常生活主要是指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规律就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符合人体的生理常态。那么,孕妇如何才能“正常生活”?

(1)卧床休息,好好休息。由于产褥期妇女身体虚弱,气血不足,分娩前子宫、脏器、膈肌移位。但产后这些器官要恢复原位,子宫要排除恶露。必须保证充足的休息和正确的卧床方法,有利于气血的恢复,恶露的消除,膈、心、胃的下降和归位。

保证孕妇充分休息并不意味着“越晚起床越好”。有些人片面地认为产妇身体虚弱,急需营养,因此让她们长时间躺着不动,让她们在床上吃饭是弊大于利的。由于产后长时间不起床,容易造成已经处于高凝状态的孕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同时,产后盆腔底部的肌肉组织缺乏运动,不会托住子宫、直肠和膀胱,容易引起子宫脱垂和直肠或膀胱膨出。

中医妇产科专家主张,产后不能马上上床躺下。你应该闭上眼睛坐一会儿。如果母亲睡着了,她的家人应该随时叫醒她。原因是在睡觉的时候,阴太盛,阳不强,血液循环缓慢,疫气不畅,容易停滞在筋骨之间,导致疲劳。当你闭上眼睛,你的心脏和你的血液相连,你的血液可以循环。

产妇睡觉时,不能左侧卧,心脏容易被压,会影响血液循环。应右侧卧,四肢自然弯曲,放松筋骨,有利于消除疲劳,保持气道和血络通畅。

为了增加被褥的保温效果,床垫要比被子厚。盖薄被子对身体没有压力。床垫要有一定的柔软度,因为床垫的柔软度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但睡在太软太有弹性的床垫上,对产妇睡眠不利。产妇的被套要轻柔,尽量减少和避免对皮肤的刺激,帮助其入睡。产妇不宜穿紧身内衣入睡,最好穿柔软宽大的睡衣,使皮肤血流通畅,减少刺激。要注意宝宝被褥的特殊性,因为宝宝在床上呆的时间长,出汗多,失水比大人多。因为吐奶、撒尿污染床的机会多,加上宝宝自身活动能力极弱,一般不会自行翻身。因此,宝宝的床上用品卫生尤为重要。床必须保持在适当的温度和干燥状态。但是每个宝宝需要盖多少被褥,要看室温和宝宝的年龄,不能强求统一。方法是观察宝宝的情绪。一般来说,如果床舒服,孩子心情会很好,不会哭,不会闹,睡得很安稳;宝宝在被窝里哭的时候,家长要检查被窝里各方面是否合适。当发现宝宝背部有汗斑时,就要考虑是否是因为被窝温度过高引起的。另外,宝宝的被子不要太重。如果过重,不仅会影响其睡眠,还会因失误导致宝宝窒息死亡。床垫不要太厚。因为宝宝大量失水,床垫要经常晒太阳,保持干燥。它的床垫容易脏,最好用两张床垫,上面那张用薄的易洗的布。宝宝不需要用枕头,把毛巾折成两到四折,放在头下代替枕头。

产妇睡前情绪要稳定,即保持思想安静、情绪平静,切忌焦虑、愤怒,因为愤怒会导致气血上涌,情绪激动、烦躁,难以入睡。不仅生气,任何情绪的剧烈变化都会引起气机紊乱,导致失眠。鉴于此,宋代《蔡季同睡眠战术》指出:“先睡,后睡。”所谓先睡,就是睡前一定要情绪稳定,不要激动。

(2)注意洗澡的知识。盛夏天气闷热,人出汗多,对于产褥期的女性来说更是难以忍受。那么,这期间我可以洗澡吗?

有些地方,尤其是农村,孕妇满月后洗澡是不对的。产妇分娩时出血多,体力消耗大,身体疲劳,因此,在产褥期,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和免疫功能大大降低,即抵抗力很差。此时皮肤上污染的细菌往往可以进入产妇体内。可引起皮炎、乳腺炎、会阴炎症等。产后皮肤排泄功能也很强,出汗很多。如果在此期间及时洗澡,可以增加全身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促进汗腺毛孔畅通,调节植物神经,恢复体力,缓解身体和神经的疲劳。可见,产妇更应该注意个人卫生。一般来说,产妇(正常分娩)产后24小时(最好从第三天开始)可以洗澡,但不适合盆浴。水温在40℃左右。临床经验证明,洗澡不影响子宫的恢复,而且可以消除皮肤上感染的细菌,缓解分娩时身体的疲劳,使产妇感到舒适,有助于体质的恢复。

以上并不仅仅是说夏天可以洗澡。同样,其他季节也可以洗澡,但是要注意不同的季节,洗澡的注意事项也不一样。如果夏天不想冷,否则产后会觉得冷,血液停滞,导致月经不调,身体疼痛。冬天洗澡,浴室要暖和,洗澡水要热,但不要出汗,因为出汗过多会伤阴,对于已经伤津耗气的孕妇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产妇洗澡的次数不要太多,略少于正常人;而且洗澡后宜吃一点饮食,补充疲惫的气血。

(3)注意口腔卫生。现在不仅农村女性不刷牙,连城女性也很少刷牙。甚至一些受过教育的女性在产褥期也无法做到精致,最后只是饭后漱口。这样做会引起龋齿、牙周炎和各种口腔疾病。那么,是什么原因呢?据说是怕接下来一个月刷牙导致牙齿松动脱落,就说“生孩子掉了一颗牙。”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研究证实,正常情况下人体口腔内生长繁殖的细菌约有30种,是人体各器官细菌最多的地方。例如,普通人的唾液每毫升含有60多亿个细菌,每克牙垢样本含有2000亿个细菌。即使是普通人的漱口水,每毫升也含有约50万个细菌。口腔中常见的细菌有乳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这些细菌容易在牙齿表面的凹陷部位(如咬合面的凹坑、凹槽或其他难以清洁的地方)堆积。

女性怀孕时,由于体内激素的作用,牙龈的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会出现充血、疼痛等症状。医学上称之为“妊娠期牙龈炎”,一般在产后持续一段时间。如果女性在怀孕前患有牙病,这些症状会加重。产后由于妈妈和宝宝成长的需要,除了一日三餐,大部分都要加几份零食,所以甜食的摄入量必然会比平时多。因为甜食会增加口腔内的酸度,而口腔本身的温度和湿度都是适宜的,这就为细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此时如果忽视口腔卫生,不仅会产生难闻的口臭,还容易患上龋齿、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影响孕妇未来的健康。可见,孕妇要做好口腔卫生。该方法如下:

第一,饭后及时漱口。这样不仅可以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和牙垢,而且漱口本身就像是对牙齿的按摩,可以增强牙菌斑组织的抗病能力。所以,饭后用温水漱口10~15次。

二是坚持早晚刷牙。每次刷3分钟,以温水刷为宜,避免冷水刺激,里外都要刷,不要太用力也不要太用力。

第三,经常敲牙有好处。可以使孕妇利用咀嚼运动形成的生理刺激,提高牙龈本身的抗病能力。敲牙时用力要均匀,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早晚各咬上下牙50次左右。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证牙齿生长和代谢对某些营养素的特殊需要,防止牙齿松动,孕妇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富含钙、磷、铁、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食物。

中医提倡产后3天内洗手指,因为这种方法有活血通络、坚固牙齿的作用。方法是:将右手食指洗净,或用干净纱布包好,然后在手指上挤牙膏像牙刷一样上下擦拭,再用食指按摩牙龈数次。

(4)加强头发的保养。在一些农村,据说一个月梳一次头洗一次头,会导致以后脱发,还会得一辈子治不好的头疼病。显然,这是错误的。但是产后脱发往往给一些年轻女性带来很多困扰,其发病率约为35% ~ 45%。

第一种是心理因素导致的精神性脱发;其次是生理因素导致的脱发。头发的生长不仅需要丰富的蛋白质,还需要一些微量元素,尤其是锌。然而,一些现代女性非常注重体型美。为了保持理想体型,他们节食,挑食,偏食。结果是缺乏一些微量元素。在平时,“矛盾”不够突出。怀孕后有两张嘴,需求量大。另外,如果产后情绪不愉快,精神压力大,吃不下饭,供需矛盾就更突出了。因此出现产后脱发。生理因素引起的脱发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体内“内环境”的突然改变,是指体内激素比例的“失衡”。怀孕前,青春期后,体内性激素由无到有,由多到少,内环境在一阵骚动后达到平衡。怀孕后,体内性激素的比例又被“调整”了一遍。分娩后,胎盘的娩出改变了体内刚刚调整好的激素比例,内环境的改变使旧发脱落,新发一时长不出来,造成“青黄不接”的脱发现象。最后,病理因素导致的脱发与失血过多有关,因为头发生长茂盛,也与血液的数量和质量有关。因为女性在分娩时会流失一些血液,所以容易脱发。如果出现产后出血,不仅会掉头发,甚至连阴毛和腋毛都会脱落。产后脱发虽然容易,但也不是不可以。常用的措施如下:

第一,经常梳头。有些产妇第二个月从来不梳头,以为梳头会招风,总会头风头痛。事实上,分娩后,汗腺分泌旺盛。如果不洗头梳头,时间长了会蓬头垢面,还会发臭,非常不卫生。经常梳头,不仅可以保持头发的清洁,还可以加速血液循环,补充营养,达到防止脱发的目的。苦头发太长,不易粘结,要慢慢梳,以免伤头皮。分娩前最好把头发剪短,方便产后梳理。为了防止脱发,还可以采用按摩头皮的方法:用十个手指摩擦头皮,从额头到后枕,或者像梳头一样用十个指尖梳理头皮,这样可以改善头皮的血液循环,增加毛囊的营养供应,促进新发生长。

第二,定期洗头。有的孕妇看到洗一次头就掉一些头发,就不敢洗头了。但如果长时间不洗头,头皮不干净,就会影响毛囊细胞的呼吸,导致脱发或加重脱发。

第三,不要紧张焦虑。因为头发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一般由植物神经支配,神经系统受情绪变化的干扰,必然会影响头发的血液供应,导致脱发。

(5)劳逸结合。产妇既不能卧床,也不能过早或过量运动。不要长时间站着。如果他们感到有点累,他们应该躺下来休息。由于产后腹肌、盆底肌、子宫韧带松弛,如果过早下床、过早工作,会导致子宫脱垂、痔疮、脱肛等疾病。祖国医学认为产后气血虚弱,过早和过度劳累会使受伤的气血再次受伤,很难预测恢复。妇科专家王肯堂曾指出:“产后日浅(指产后日),久坐、视听、多嘴,或用力,故感颈、臂、四肢疼痛,忽冷忽热,谓之产后过劳。”由此可见产后过度劳累的危害性。临床上常见一些老年妇女患痔疮、子宫脱垂,都是由于过度劳累和产后休息不足造成的。然而,一些现代女性在生完孩子后经常会看很长时间的电视,听很长时间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因为看到朋友而聊很长时间。中医认为“看得太久伤血”、“说得太多伤气”、“听得太久伤精神”。可见,一切过度的行为,超出了一个人的体力范围,都会造成身体的损伤。

因为刚出生的宝宝比较虚弱,需要充分调养才能恢复,所以妈妈要充分注意休息,但是完全卧床对妈妈也不好。产后24小时内,应自觉主动排尿,防止尿潴留。一般情况下,24小时后就可以下地解手了。产后3~5天可以卧床休息,最好做产后运动,可以预防子宫脱垂,加速身体恢复,一周后可以下床活动。但不要长时间站立,因为月子里的孩子一般2到3个小时就要吃奶一次,晚上也不例外。如果不好,会影响产妇的休息和睡眠,不利于身体恢复。要学会适应宝宝的生活规律,也就是在宝宝醒着的时候喂奶、活动,在宝宝睡着的时候和妈妈一起睡。部分患有严重心脏病、肾病、神经精神疾病的孕妇和第二个月患病的孕妇,要注意多休息,晚起床,不要急着做家务,不能喂奶的时候也不要勉强。

女人休息好很重要,就是最好让老公伺候好下个月。因为在辛辛苦苦为妻子服务的日日夜夜里,通过丈夫无微不至的关心,体贴入微的呵护,会温暖妻子的心,让她感受到作为母亲的幸福和伟大,这样夫妻之间爱情的果实才会更加成熟和甜蜜。另外,夫妻一整天都在一起,有时聊得或深或浅,有些工作做得多或少,有些饭菜做得好或不好,有些地方服务周到或不周到,这在夫妻之间都不算什么,哪怕有点“唐突”或“怠慢”,也不会引起什么纠葛和芥蒂。老人照顾的话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婆婆。气氛可能不那么和谐。如果不好,会影响家庭和睦。还可能因为妻子情绪突变而影响哺乳,伤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