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体系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秦汉时期。
一、中医理论
中医理论来源于医学经验的总结和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病机等。早在两千多年前,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今天,中国与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1,藏象,经络,身,心,气,血,津液,体质学说,这是关于正常身体形态和生理的学说;
2、病因、病机、病机理论,为疾病发展变化的理论;
3.治则治法、药学、方剂理论、诊断方法、辨证理论是认识和治疗疾病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4.养生、保健、康复的理论和方法是与预防和延年益寿有关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三、中医理论体系
1,元气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元气论作为一种自然观,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如解释生命过程的物质性和流动性;解释人体的整体性和联系性,解释人体的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是中医的哲学基础。
2.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方法论。
阴阳五行学说是人们认识和解释自然的方法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思辨性。以其阴阳二分法,阐述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分析致病因素和抗病能力,划分中医属性。人类生命有机体的物质性、流动性和联系性可以用阴阳对立统一的概念来解释。
3.脏腑经络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
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人在医学概念上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人的生物学概念,即具有鲜活生命的有机体;二是社会学的概念,即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地位,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三是心理学概念,即人不同于普通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智慧、思维和心理活动,是“万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