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的作用和寓意是什么?
道教有着重视人和生命的传统,并富有“文化养生”的品格,这也是养生文化中“道文化”的深刻意蕴。关于“本体养生”“本体”自然是哲学探讨万物基础的基本范畴。在道学中,本体是指道,即以道为本体。道的自由、完整、完善成为道门一切活动的思想取向,符合道的原则和标准的言行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实现了“求利避罪”的身心安顿和对世界的统治。所以道门提出了“养生”的概念,即修习道家养生。具体来说,就是认识、明道、修炼、证道、得道的一系列过程及其结果,也可以归结为“生道合一”的观念。为什么“道”的本质是“养生”?这是因为“道”具有“生命”的特性。老子说:“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
人不过是万物之灵,自然生于道。《云云起论·七兆》深刻剖析了道与人体的关系:“道生阴阳,阴阳生天地,天地生父母,父母生我。”既然道是我生命的决定者,我的生命(生命、生活、生存、成长等。)必须遵守这个道。只有守道,“我”的“生命”才有持续的生命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论坐忘》说:“淑女所看重的是生命。人生贵也是道。所以养生的人要注意不要迷失方向,道的人要注意不要失去生命,这样道和生命才能在一起,生命和道才能在一起,才能长久。说得久者,得道之质。
本质上,道是一种“绕而不危”、永不停息的“长期”存在。在道门看来,人和社会的存在只有是“道”,才能像“道”一样永恒存在。《老子》第七章说:“能长命百岁于天地者,能长生不老,因其非自生”,从而奠定了“道法自然”的根本原则。在道门看来,得道则生,失道则亡。《太上老君内关经》说:“因形而生者,各有其道。所以死者的形式,失去了它的方式。人若能生存,守道,则长生不老。”只要道在我里面,我就不会死,但我会永生。正因为世人很难认识、相信、行得、得道、守道,所以很多都不能永远。
所以《内经》也说:“知易,导难。渠道容易,道路难。路好走,路难走。得到话语容易,保持话语难。守道,身永存。”可见,“道”在“养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天下不能养生的人,不是远离道的人,而是远离道的人。《养性延寿录》引用苗振经的话说:“人常迷了路,而不迷了路。人往往会死,但不会死。所以养生者归结为一句话,所谓本体(道式)养生就是主体对本体的认知和理解,然后这种认知和理解会导致思想和行为的自我调整,最终达到一种养生的文化养生形式。注意不要迷失方向,对于道的人,注意不要失去生命,这样道和生命才能互相保持在一起,生命和道才能互相保护。这就是“道在养生”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