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的花芽是怎么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草莓花芽的形成是有规律的。草莓的营养生长点转化为花芽的过程称为花芽分化。从外部组织结构看(图3-6),花芽在生长点分化之前,顶芽的生长点是扁平的,被袁烨基部紧紧包裹,不断分化出新的叶原基,维管束扁平。从营养生长点到花芽形成,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图3-6草莓花芽分化过程

1.生长锥2。袁烨基地3号。维管束4。顶生花原基5。萼片原基6。花瓣原基7。雄蕊原基8。雌蕊原基9。毛羽10。侧芽(引自郝宝春主编的《草莓生产技术全集》,2000年)。

(1)分化初期,生长点突破叶原基的包被,呈球形突出,维管束也呈弯曲状,生长点不再分化为袁烨基。

(2)花序分化阶段,生长点中间下沉,边缘突出,为第一个花序原基,继而产生数个单花。在它下面的第一个腋部可以看到一个突起,这个突起是第一个侧芽的原基,然后发育成第二个花序而不是主芽。

(3)在单花分化阶段,首先在顶芽边缘产生突起,为萼片原基,然后在萼片原基内层出现花瓣原基,在花瓣原基内层产生雄蕊原基;最后顶端花芽中间下沉,出现许多突起,这就是雌蕊原基,一朵花的分化就完成了。

温度和日照是影响草莓花芽分化的主要因素。低温和短日照对诱导花芽分化有交互作用。根据实验,在日照8小时的条件下,花芽分化可在10 ~ 2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当温度达到17 ~ 24℃时,花芽只能在8 ~ 12小时的日照条件下形成。此外,草莓的花芽分化不仅与低温短日照有关,还与低温短日照处理时间的长短有关。根据实验,在8小时的短日照下,无论温度高低,花芽都不能分化。在9℃温度和16小时日照条件下,处理20天后花芽也能分化。当温度低于5℃时,草莓会进入休眠,不能分化花芽。当温度达到30℃时,无论日照长短,草莓都无法分化出花芽。花芽的形成也与光照强度有关。根据实验,当温度为17℃时,光强影响不大,没有光强会分化花芽。在14℃,800 ~ 1200勒克斯不分化;在10℃下给予1200勒克斯的光照强度时,许多植物都能成花,此时日照长度的影响不明显;而在14℃、400勒克斯和6 ~ 10℃、800勒克斯时,单株花数增加,400勒克斯和14℃时单株花数最高。在露地栽培条件下,夏末秋初日照在12小时以下,影响花芽分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延缓花芽分化,低温可促进花芽形成。

草莓花芽的初始分化期与地理纬度有一定关系。高纬度地区花芽分化期早,低纬度地区花芽分化期推迟。在北京、保定、河北、山东等地区,草莓在9月中旬左右进入花芽分化阶段。早熟品种比中晚熟品种早10天左右开始和停止花芽分化。花芽分化进展最快,越冬前出现雌蕊原基;有些侧芽和侧芽分支出来的花芽在第二年春季还能继续分化,但春季分化的花芽质量差,开花晚,果实小,品质差,利用价值低,应尽早摘除。

氮对花芽分化也有重要影响。苗期或花芽分化前施氮肥过多,容易导致植株生长过快,花芽分化困难或延缓分化期;但如果苗期不施氮肥或施肥过少,幼苗就会过弱,无法形成花芽。因此,草莓苗期要有充足的营养,使其长成又大又壮的幼苗,并在花芽分化前,控制氮肥用量,使其尽快分化出花芽。

激素在花芽分化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赤霉素能抑制草莓的花芽分化。结果表明,赤霉素浓度越高,花芽分化越少。50 mg/kg以上的浓度不分化花芽;相反,赤霉素能促进匍匐茎的发生和生长,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脱落酸能促进花芽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