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了!如果体内的湿气不清除,那补药就白吃了。

作者\特约撰稿人丁艳玲

“保健的关键是除湿。如果不去湿气,就再也吃不到补品了!朋友小雪说,最近收到朋友发来的一封保健邮件,她想随便删除,但是看了标题吓了一跳。她说,她不知道中医认为人体会有“湿气”,直到她点进去,发现上面写着“夏天爱吃冰和冰饮料会加重湿气”。她说:“那不是在说我吗?我担心她的身体真的像说的那样越来越差。我该怎么办?人体真的有湿气吗?

中医吴明珠说,中医的致病因素中,有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这六淫中,中医最怕湿。因为中医有句话:“千寒易除,湿寒难除。又湿又粘,如油入面。」

吴明珠提醒,湿邪是最容易渗透人体的,因为湿邪从来不是单独斗争的,总是和其他邪气勾结在一起入侵。湿与寒结合时,称为“寒湿”,湿与热结合时,称为“湿热”,湿与风结合时,称为“风湿”,湿与暑结合时,称为“暑湿”。

本来寒邪,热邪,感冒等。都是很好的删除;比如驱风容易,但是风湿一旦形成,就是慢性病。如果燥湿不去,多吃补品和药物,就像隔山挠靴打牛,这也是中医认为养生的重点是除湿的原因。

推荐阅读:长期水肿无法改善?中医消除水肿的七个小步骤

中医理论将湿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通常是由于外湿的侵袭,如气候潮湿、淋雨、环境潮湿等。]内湿多是人体内脏器官功能失调所致。最常见的就是脾虚,失去了保健功能。当水湿停止在体内聚集,就形成了内湿,常见于肥胖、痰湿过多,或贪食、寒食、酒肉的人。

中医古书常说:“一切湿胀皆属脾”,而脾就是西医所说的胃,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吴明珠说,脾位于人体的中焦,机体的消化运动主要依靠脾胃,而脾的一个重要生理功能就是“运水”,所以人体湿气重,与脾关系密切。

吴明珠提醒,如果湿气侵入人体上部,早上起来容易引起胸闷、咳嗽、咳痰。如果空气湿度增加,就不会不舒服。如果湿气侵入人体中部,会引起腹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容易导致口腻或口甜、舌苔厚腻。如果湿气停滞在人体下部,就会出现腹胀、腹泻,患者饮水不畅,容易引起泌尿系统的问题。如果水分侵入皮肤,就容易出现湿疹等皮肤问题。

推荐阅读:湿疹痒到挠皮肤,泡茶水能止痒?

她说,如果脾胃足够健康,可以运输水的功能,就可以防止水在体内的异常停滞。一旦脾胃功能异常,就容易造成水郁痰湿。吴明珠建议“出汗是最好的除湿方式。”然而,现代人讨厌出汗。天热时,他们不得不开空调,这使他们难以出汗,导致体内湿气停滞,诱发疾病。她建议,如果环境越来越热,就要主动出汗,并建议多做运动加速水分的排泄,这样也可以避免因为每天在空调办公室很少出汗而导致身体调节水分能力降低的情况。

推荐阅读:湿气重的人应该远离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