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和黄花蒿有什么区别?
茵陈蒿的叶子非常柔软而且枯萎。展平叶片后,叶片分成1至3羽状。叶长1至3厘米,宽1厘米,小裂片线形,卵圆形或倒披针形,全缘。
黄花蒿叶互生,两侧叶绿色或淡绿色。茎中部的叶羽状分裂,具线状小裂片,长圆形,基部楔形,顶端尖锐,具小锯齿。
二、花的区别
毛细茵陈蒿卵圆形或近球形,花多,直径1.5 ~ 2mm。
黄花蒿有头状花,半球形或半球形,直径3.5至4毫米,花序下垂,花淡黄色。
第三,功效的不同
青蒿,道地中药,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蕾期采收,切去地上部分,切碎,晒干。清热解暑,祛蒸止疟。可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青蒿是一种廉价的抗疟药。黄花蒿的茎呈圆柱形,上部有分枝,长30至80厘米,直径0.2至0.6厘米;表面黄绿色或褐色,有纵脊;稍硬易断,中段有髓。叶互生,深绿色或褐绿色,卷曲易碎,完整者深羽状,小裂片长圆形或长圆形,两侧短毛。气味独特,味道微苦,有清凉感。最好是绿色的,多叶的,芳香的。
茵陈蒿因尘、因老、茵陈蒿、茵陈蒿(神农本草经等)也叫茵陈蒿(本草派)。)、茵陈蒿(中医年鉴)、茵陈蒿(俗称日本茵陈)、茵陈蒿(湖北)、茵陈蒿(广西)、油蒿、油蒿(江苏)为菊科、蒿属植物。早春收获的幼苗属于菊科、蒿属植物,《神农本草经》中首次记载了滨蒿。早春收获幼苗,去除老茎和杂质,晒干。
扩展数据:
青蒿、茵陈被视为一味药,认为“茵陈为青蒿之嫩者,有早春少阳之气”。但是,茵陈和黄花蒿并不是一味的药物。茵陈蒿是多年生植物,黄花蒿是一年生植物。连张锡纯这样的圣贤都误以为是一个东西,说明它们的作用应该很相似。
一般来说,它们味苦、寒凉、芳香,有少阳之气,能促进毛发生长。分别来说,茵陈以治黄疸为主,青蒿以清热为主。
我们可以从这两种植物的不同生活史来讨论它们的药性差异。青蒿是一年生植物,从一粒种子开始,一切都是自己挣来的,所以里面既有阳,也有阴。茵陈蒿就不同了。古人说是因陈,陆之仪说“因因,故尚,亦托也;因此,陈也有“陈是它往年的老根,它每年春天都在这上发芽。可见它并不是白手起家,而是依靠祖先的传承,好像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就有很多资本,所以只需要自己在开拓,而不是像黄花蒿一样那么注重积累殷琦。
但是注意,茵陈的资本在哪里?老根上,我们用药的时候把老根去掉,只用嫩芽。这相当于扔掉了它所有的殷琦,只留下了它的生发之气。
我们也可以理解,事物永远是阴阳平衡的。青蒿的阴阳是平衡的,茵陈蒿的阴阳也是平衡的。而茵陈蒿的阴阳分布不均,其阴主要储存在老根中,芽以阳为主。这样一来,茵陈蒿显然没有黄花蒿含阴多,这就造成了它们的适应症不同。
青蒿含大量阴,又能芳香,故善清骨蒸。神农本草经记载主要是“关节间保温”。骨蒸一般是由于阴血不足,阳陷阴中受苦,使人觉得热是从里面散发出来的。如果治疗只是单纯的养阳,有些阳气药物可能对阴血的伤害更大;如果单纯的养阴,阳气就困在里面了,以后会耗阴耗血。所以你一定要寻找能滋阴祛邪的药物,青蒿无疑是非常合适的。
《本草新纲目》:“青蒿,专治解骨劳热,尤能解暑之火,可解暑而不耗气血...因为它身轻养阴...青蒿能引骨中之火,行于肌表,而沙参、地骨皮只能凉骨中之火,而不能泄之。”著名的青蒿鳖甲汤用于治疗“热病从阴,夜热,早凉发热者”。吴鞠通自己说是小柴胡汤改的,用青蒿代替柴胡来辟邪(可能是担心柴胡伤阴)。
由于黄花蒿含阴充足,与茵陈蒿相比,偏于补血,所以常用于凉血止血。总之青蒿散热不伤阴。
参考资料:
太平洋时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