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养生之道

从古人的角度看音乐在养生中的作用:

第一,“和声与音乐”可以平静心灵。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淫秽和致病的音乐已被公认为具有镇静心灵和缓解急躁的功能。和谐适度的音乐可以影响人的情绪,使人达到心理上的平静。这种治疗效果可以用“和而不同”来形容。

从欧阳修的宫音用于治疗焦虑、悲伤等疾病的案例中可以看出,选择恰当的曲调和治疗形式,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和保健作用,正如欧阳修在《舒眉余省稿后》中所说:“凡音乐达天地之和,则与流行相通,故其病可感于心,乐悲可察于声。”他在《国学三试法》中也说:“快乐时不能自我克制;终极自然不能自和,必乐。”北宋司马光提出了养生之道,认为“和则乐”、“和则礼”、“夫乐和则礼”、“和则自然”。容之声,末也”。周敦颐还提出了音乐养生的“轻和”思想。他说:“所以,音乐轻而不害,和而不淫。当你听到它,你感觉到它,它是如此的轻盈和谐。轻则要心平气和,和则释然。"综上所述,许多古人认为"和合"可以使心灵平静,"乐者,循环血液,动荡精神,和合心灵"只有在美好愉悦的"和合"中才能达到。"体育只是在锻炼关节上有治病的作用,而弹琴是用精神培养的。那么为什么会长寿呢?“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与和声相反,古人认为不良的音乐规则会导致人类疾病。前面提到的《医学和声》一段中的“温和声部下行”和“无数自慰声”这两个词,指的是温柔温和的声音和技巧杂乱的复杂音乐。当时指出“无数自慰声”使人“忘乎所以”,劝“君子听之”。荀子明确反对“尧爷铤而走险”的“恶声”,而《论衡·瑶姬篇》中师旷击鼓的故事就表达了这一思想:“师旷得鼓,一鼓而起,西北起一片云;再放一遍,风来了,大雨跟着来了,裂帘,碎豆,落玄关瓦,坐的人散了。公平的人害怕了,蜷缩在画廊里。.....公公的身体有病,可见“邪音”真的能致病。凌也认为许多疾病是由于听了不和谐的音乐而引起的,并指出“如果你听了音乐而感到震惊,你就会被这种美所眩惑,你就什么也不会受了。"

?孔子曾说“移风易俗,其乐融融”,主张用完美的音乐来达到“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他认为音乐有利于创造美好和谐的社会环境,而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基础。通过提高个人修养和修养,让整个社会氛围平和清朗,这种小而大的社会效应就是音乐这种小艺术带来的大作用。

从现代的角度来看,选择优美精致的音乐确实能达到养生的效果。一般来说,曲调流畅顺滑、节奏柔和平缓、和声简单和谐、音色优雅朴素、音量柔和饱满的音乐,符合人的内心需求,达到养生的目的。类似于古代“淫荡之声”的迪斯科,不仅有益于健康,而且对一些心脏病、高血压患者极为不利。所以《和合曲》是平静的,淫荡的声音引起疾病。音乐疗法不是有益无害的。关键在于音乐的选择,这也是我们在音乐养生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