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对联中的养生之道
清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的杰出代表郑板桥,在兴化故居的厨房门两侧,写下了这样一副养生对联:青菜、萝卜、糙米;壶水菊花茶。这幅对联是由六个名词组成的,像文字一样浅显。食物清淡,饮用水天然,喝的吃的既苦又静,符合营养的要求。清淡的茶和米饭可以让你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曾任清末两江总督的张之洞写过一副养生对联:“无是安心之法,不足是治病之方。”说到饮食,这种联系与古代一本养生书《尊生格言》中的“节食祛病,欲求不满延年益寿”不谋而合。医学研究证明,限食可以有效调节衰老相关细胞膜的降解,保持细胞功能完整,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在客厅挂了一副对联自娱自乐,说“万事知足,人不求质,但求完美”。清朝末年,四川江津才子钟在新都宝光寺写了一对对联:“你的眉宇间有什么不好,但你总是保持平和与满足,所以你相处得很好,总是对每个人微笑;肚子好大,从来不愁吃不愁穿。我只是无话不谈,自然放松。“上述对联都指出“知足”、“无欲”、“豁达”可以养生,值得品味。
还有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的草堂对联:“容人而辱人,诚心治病,少饮而忧,少思而梦,种花而俗,焚香而污;静坐补乏,独留补虚,攒钱补贫,补善,歇息益气,静默补烦。“上下对联都是并列句的形式。说到什么应该“否定”,什么可以“补充”,可以说是反差鲜明,有破有立。中华全国联合会用简洁的语言,从心性修养、饮食、起居、卫生等方面阐述了养生之道,使我们不难认识到养生也必须讲究“综合治理”,这对后人很有启发。
适当运动,不要被清朝名人翟公鸾自撰的“静也静而动,五脏消;荣也忍辱负重,一生危机四伏,从不行走。对于那些经常烦躁易怒的人来说,的确是一剂灵丹妙药。
拼命向善,学习默想寇准的“惟知行善,不问前程”;以善为乐,郑成功的“养生不好,欲壑难填;快乐不如读书”和清代乾隆学者顾光绪“一切不如享乐;对联《百花争艳比读书香》分别阐述了“无欲养性”、“为好享乐”、“读书香”等养生之道。尤其是老年人,晚年多思考尤为重要。
当代书法家费新我养生:“勤奋、毅力和乐观是身心健康的关键;美丽的风景和清澈的阳光是大自然给予的补充。“上联的自律和自励,透露着一种充满活力;第二部分描绘了环境,作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可爱,珍惜这最好的自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