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其实就是养生。如果你饿了,八病都会被赶走。

现在人均收入水平日益提高,我们已经不满足于吃饱饭。每顿饭都是鱼。

我嘴巴上瘾了,肚子也饱了,但是血管里的胆固醇、血糖、血压也在飙升。

我把自己吃成了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高血压第一大国”、“高血脂第一大国”。为什么现在我国高胆固醇导致的疾病负担越来越严重?

因为长期“吃多了”带来的远不止体重增加,下面这八种病就“吃够了”!

肥胖:吃多了会把多余的热量转化成脂肪,肥胖也就随之而来。肥胖还会带来心血管疾病、三高、脂肪肝等一系列并发症。

疲劳:过多的食物进入消化系统,会导致器官负担过重,使人感到疲倦和迟钝。

胃病:吃多了最直接的就是肠胃负担太重,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肾病:吃得太多,过多的非蛋白氮会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从而增加肾脏的负担。

冠心病:饱餐后血液胆固醇升高,可能诱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还会增加血液粘稠度,诱发血栓形成。

急性胰腺炎:高蛋白和脂肪的摄入,如果饮酒过多,容易引起胰腺水肿。

上消化道出血:一些有溃疡和慢性肝病的人,如果吃得太多,可能会出现消化道出血和呕吐棕色食物。

癌症:科学家指出,过量饮食会降低抑制细胞致癌物活性的能力,增加患癌风险。

吃七分饱,永远不会健康的死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吃七分饱,健康活到老。”其实这不是一句空话。

早在两三千年前,《黄帝内经》就主张:“饮食适度,饮食加倍,伤胃。”意思是吃的要适量。吃多了会伤胃。

可见古人早就发现,频繁饱腹使人过早衰老,对人体有害。

“七分饱”的科学定义是限制能量摄入,“七分饱三分饿”不仅可以减肥,而且对身体机能的很多方面都有好处。

科学家做过很多动物实验:终身“七分饱”的老鼠,比随意吃喝的老鼠,寿命可以延长50%!

即使是有基因缺陷的肥胖小鼠,也会比“七分饱”限食的正常小鼠活得长。

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血栓、糖尿病、痛风等。,这些疾病的发生与体内营养过剩有很大关系。

“七分饱”可以控制能量摄入,避免营养过剩,降低这些疾病的发病率。

人脑中有一种叫“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吃饱后这种物质的量会比“七分饱”时增加数万倍。

这种生长因子会使脂肪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变大,促进动脉硬化,导致脑萎缩和脑功能退化,影响人的寿命。

“七分饱”可以减少这种物质的分泌,从而延缓人体衰老。

虽然我们总说“七分饱,三分饿”,“七分饱”不是饿,是饱,不是饱。

其实,当你“七分饱”的时候,你是饱了,只是胃的感觉传到大脑的速度比较慢。刚吃的东西不会一下子消化吸收,所以往往要等到大脑意识到自己吃饱了。

所以,鉴于主观感受,小E跟大家分享一下各种“丰满”的感受:

很饱:一口也吃不下了,再吃一口就吐了。

九分饱:勉强能再吃一点,但是肚子已经饱了,再吃就有点难受。

八分饱:感觉肚子很饱,但是想多吃几口也是可以的。

七分饱:还没觉得饱,但是没吃那么快。如果我把食物拿走,我很快就会忘记吃饭。

六分饱:虽然不觉得饿,但是会有饱腹感,可以多吃一点。第二顿饭前我会觉得饿。

如果大家还难以理解“七分饱”的正确进食量,小E给大家推荐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饮食方式应该像“羊吃草”一样:饿了就吃,一次不多,胃肠道始终处于不饿不饱的状态。

轻松控制食量?这里小e教你4招。

第一招,专心吃饭。

“充实”的感觉需要每个人的内心去体会。如果一边吃饭一边玩手机看电视,分散注意力,就很难感觉到饱不饱,就会经常吃。

所以不要说吃不多就胖。吃饭不专心是常有的事。

第二招,选择饱腹感高的食物。

饱腹感是指人在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感到饥饿。

同样的100大卡食物,吃大白菜约500g,喝全脂牛奶约170g,吃米饭约85g,吃主食面包约35g,吃酥脆饼干约20g。

饱腹感食物清单

显然,那些体积大、纤维多的食物会让你更容易有饱腹感。

相比之下,吃那些“高热量食物”——葱油饼、油条、饼干等。,通常在肚子感觉很饱的情况下长期超标。

第三招,细嚼慢咽。

肠胃需要一个反应时间,通过分泌与食欲相关的激素,升高血糖,给大脑一个“吃饱”的信号。

如果你狼吞虎咽,你的大脑在收到信号之前已经吃得太多了...此外,多咀嚼也有助于减轻胃的负担。

第四招,按时吃饭,定量吃饭。

不要一餐多吃,不要饿到饱,饭前不要吃太多,到了也不要饿。

如果一餐不小心吃多了,也要按时吃下一餐。不要跳过下一餐。容易暴饮暴食,肥胖不可避免。

最后借用《黄帝内经》书中的一句话:“饮食适度,饮食加倍,伤胃。”

适量饮食,暴饮暴食,不仅会伤胃,文中提到的八种疾病也真的会“存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