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第一个冷暖季节的养生保健,从护肝健脾开始。

目前气温回升,降水增多,但仍“乍暖还寒”。当前季节应该如何养生?需要注意什么?本报特邀著名中医、脾胃病科主任杨振斌为我们出谋划策。

规定饮食

养肝护脾是关键

中医认为,肝主生发,所以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宠脾,所以春季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导致脾胃功能下降。“惊蛰”节气过后,随着降雨的增多,寒湿之邪最容易困脾。同时,湿邪难除,应重在养脾。

杨振斌建议,春季补脾的重点首先应该是调理肝脏,保持肝气的和谐通畅,保持饮食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要保持五味平衡,尽量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新鲜蔬菜。他还为大家推荐了这些美食。

砂仁鲫鱼汤

配方:鲜鲫鱼150g,砂仁3g,陈皮6g,姜,葱,精盐。

做法:将新鲜鲫鱼刮去鱼鳞和鳃,开膛,洗净,将砂仁放入鱼腹,然后与陈皮一起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武火煮沸,加入姜、葱、盐,煮至汤汁浓郁芳香。

功效:健脾开胃,利尿。

玫瑰蛋糕

配方:糯米粉1500克,粘米粉3500克,核桃仁250克,大枣500克,糖300克,玫瑰60克。

做法:将大枣、核桃仁洗净,切成小丁备用。将糯米粉和粘米粉放入盆中,加入适量的水,加入糖、大枣、核桃仁和玫瑰花,与500毫升水混合均匀,揉成面团,制成饼,然后将饼放入笼中蒸25分钟左右。

功效:疏肝理气,健脾暖胃。

黑木耳粥

配方:银耳3克,大米50-100克,冰糖(或白糖)适量。

做法:将银耳挑选洗净,大米洗净,放入锅中煮粥,熟时加入冰糖(或白糖),每日一次。

功效:健脾和胃,益气生津。

穿衣的

防止“倒春寒”的“春捂”

进入“惊蛰”节气后,要特别注意“倒春寒”现象,注意“春捂”防寒。但是,春捂要恰到好处。适当的遮盖可以减少疾病,但是过多的遮盖会危害健康。杨振斌建议,原则上要注意“下粗上细”,因为人的下肢血液循环比较差,容易受寒,所以要特别注意脚部的保暖。此外,头颈部、背部和腹部也要防寒,背部要保暖,防止寒气入侵,减少感冒几率;保持腹部温暖,防止消化不良和感冒腹泻。专家提醒,“春装”并不是说衣服要穿得多、穿得厚,而是在换衣服、脱衣服的时候要逐渐减少,衣服的增减要根据自己的体力和天气变化来决定。

运动

人与自然的和谐应该是缓慢的。

进入“惊蛰”节气后,日常生活中也要顺应自然,早睡早起,这也是采用自然阳气养肝的好机会。

“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们应该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血液循环。”杨振斌建议,春天最好不出汗或微汗健身。此时更适合中等节奏的运动,不宜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否则会消耗津液,损伤阳气,易受寒。

睡眠

早起+午睡更有精神。

早春时节,很容易出现“春困”现象,即无论前一天晚上睡得好不好,第二天都会犯困。

杨振斌建议,你不妨试着饭后小睡一会儿,而不是饭前。饭后午睡,吃多了很难入睡,影响午睡质量。醒来后感觉头晕,四肢无力,越睡越累。“春天,饭前小睡半小时比饭后小睡2小时更能有效消除疲劳和困倦。午睡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午休前可以对眼部进行穴位按摩,可以缓解眼部疲劳,改变下午打哈欠的窘境。同时,晚上睡觉前,也就是21:00-23:00,也要对大脑进行适当的按摩,缓解一天的压力和疲劳,帮助快速入睡。”董娟丁云

(扬州日报-扬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