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食不见旧食”,为什么对健康有好处?

保持健康是动词还是名词。原指道教通过各种方法来维持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疗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进补的意思;生命意味着生活、生存和成长。现代意义上的“养生”是指根据人体生命过程的规律,主动维护身心健康。保养是指遵循生活规律,通过适度的运动,加上外在的护理等手段,使身体机能和外在皮肤得到休息,恢复应有的功能,这是养生的第一层次。

修养,指的是开阔眼界,了解心思,广见闻。通过自身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升,使自己的身心得到一种休息和修养,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滋补是指遵循天地四时的规律,对全身进行滋养和调理,从而达到防病延年的目的。养生本质上就是保养五脏,使生命延续。养生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涉及很多学科,包括中医、康复、营养学、美学、心理学、国学、物理、化学、艺术、烹饪、运动学、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等等。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人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他们的学术思想对中医养生学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道教因为崇尚崇高的自然,鄙视狭隘的功利主义,长期以来被今人错误地认为是偏激的,因为今人错误地认为道教具有这些历史局限性和消极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了一定的腐蚀作用。其实现代人的这些观点都是极其错误的。要正确理解道家思想中的无为,不是不想做某件事,而是一切都要“天时、地利、人和”,而不是违背“天时、地利、人和”,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

老子的“无为”论,往往被当代哲学家、政治家理解为一种消极思想,其实是错误的。从《道德经》中整个哲学概念的反映来看,无为其实是一种没有主观臆断的行为,没有人去做,都是遵循客观规律的行为。总的来说,无为是科学的行为,是合理的行为,因而是积极的行为。事实上,现代词汇中的“消极”和“积极”是被人们误解的。消极是为了消除偏执和偏激,这是非常正确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