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百家争鸣的派别?为什么有些皇帝喜欢儒家思想?

中国历史上有三教九流,百家争鸣,也就是说影响很大的学派很多,但是道家、儒家、法家、阴阳家、墨家、名家、军事家、纵横家也就这些。其实后来外来佛教影响非常大。不过刚开始这些学校有些界限不清,后来有合并的迹象。汉武帝宣帝说皇帝喜欢儒家思想,这只是表面的。汉家有自己的法度,混着霸道。为什么要独尊儒家??就这一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宣帝的思想中至少有法家和帝王之分。

道家思想其实相当复杂,有些学者甚至认为中国所有的学术流派都起源于道家。星火臣认为,最初道家宣扬的是天人合一,后来加入了很多养生和神秘主义。佛教传入中国后,吸收了佛教的科教仪式等等,但道教仪式在中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现在印象中的儒学,是董仲舒和朱定义的一种学问。天地为师,三纲五常,原始儒家更多的是人生态度和治国理想,不像后来那么多条款。法家讲法、术、势,但最重要的是实用,会导致变法。法要时时改,而儒家认为三年不改父法是为了孝顺,儒家讲稳定,法律讲变化。但法家明显不同于现在的法律。

阴阳家阐述天地阴阳变化,包括易学和神秘主义。墨家爱一切,不攻击,讲求理想的世界和谐。名家无休止地争论什么是真实,有点不现实。军事家谈用兵之道。一个战略家,可以用一口好处刺穿人心,从中获取大利润。

当然,这些只是星火臣自己的看法,并不充分。我只是说说。

后来的皇帝,虽然表面上崇尚儒家,实际上却是双管齐下,无所不包。只要有利于治理,他们都用,不利于治理,他们就弃之不用。

提倡儒家忠孝之道的人,对官员和老百姓,对父母孝顺,自然会对君主忠心。很好理解。没有一个关心自己家庭的人只会做坏事或者造反。对于朝廷制度的管理,包括治军的军法,其实也有很多法家的内容,无非是与时俱进,让皇帝从管理国家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国家才能运转顺畅,人民才能过得去。

在思想的牢笼里,佛教、道教、阴阳等。都是混在一起的,无非就是宣扬天命,崇德修仙,穷而有道,或者死后转极乐世界。在朝廷颁布的很多诏书里,包括改朝换代的圣旨,都是儒家学说、阴阳家学说、名家学说的混合体,说天命、祖先、阴阳轮回、古代帝王、圣人,然后像名家一样讲一系列似是而非的道理,反正我们是可以相信的。在战争捕捉方面,自然是军事家、战略家的内容。军事家和战略家至少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诡辩。

从这个角度来说,儒家只是一个大招牌。皇帝的大店挂着儒家的招牌,卖各行各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