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思想综述
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髓。他明确提出要“保民”、“与民同乐”。他提出“民为重,国为次,君为轻。”他认为,决定统治者统治地位的政治基础是民心的对立,民心的臣服是统一天下的决定性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比君主更重要。基于这种观点,他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2.仁慈
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养民:第一,要控制人民的财产。“所以,明君一定要管住百姓的财产,一定要养足背,侍奉父母,侍奉妻子,这样才能一辈子心满意足,避免流年不利而死。”孟子的仁政是合理解决土地、衣食、教育等基本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问题。第二,我们必须使人民能够利用时间,休养生息和徭役。孟子认为,统治者在征用劳动力时,应以“不违反农时”为前提,同时也反对滥捕滥伐。第三,他们应该从人民手中接过所有权。他主张薄税轻收,苛税不征,苛税不征。他把这看作是一种富民之道,还把那些自称能为君主“开荒填库”的所谓“良臣”称为“贼”。
(2)教民:教育百姓,他反复说:“我愿以教为序,以孝为用。”他认为教育是保证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可以使人“明白人伦”,解决人的道德问题。
3.王导
“王”是孟子提出的国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孟子认为,民本、仁政能否实现,关系到“王”的目标能否实现。孟子所谓的“王道”,就是“德治为王”。在孟子看来,王道之治就是“保民为王”,即“享天下而忧天下”。(孟子·惠亮·王霞)正是因为孟子把实现王道作为最高的政治理想,所以凡是不以王道治国的人,都被他视为“罪人”、“孤夫贼”,受到他的猛烈抨击。
4.温厚
性善论是他伦理政治思想的基础。
首先,人类的本性是一样的。善良的本性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每个人都有善良的能力。
其次,人的善良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后天获得的。
再次,“人皆有之”的善,起初只是道德的萌芽,只有经过自身的修养,才能发展成为完善的道德。
5.考虑周全
在孟子看来,“心领神会”是成为“圣人”的必要途径。
“奉献”是指将人性中的悲悯、羞耻、逆来顺受、是非膨胀到极致;
“知性”就是对自然界的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有准确深刻的理解并付诸实践。“敬业”是前提。
在孟子看来,只要在“寡欲”、“自省”、“养气”上下功夫,就有可能达到“全知”
6.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有道德。
强调:学习过程中要有独立思考和主见。
教育方法:“存养”,即保持和发展人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