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主业树形象服务求发展——江西省地矿局属地化以来改革发展的实践及对当前地勘工作的思考
(江西省地质矿产局,江西南昌,330002)
1999年7月属地化以来,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土资源部的指导下,江西省地矿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民强局为目标,以地质找矿为主业,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提供矿产资源和地质工作保障,地质工作投入创历史新高,重点矿区勘查成果显著。矿山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矿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产业经济初具规模,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队伍总体保持稳定,呈现出“地矿主业形象树起来、工程建设总量强起来、多元业务创品牌、矿业发展增后劲”的良好格局。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江西地矿特色的改革发展新路。
一、主要做法
国产化以来的六年是充满挑战和考验的六年,是干部职工克服困难、团结奋进的六年。围绕“发展经济、多做贡献、稳定队伍、富民强局”的目标,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促进了地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球总资产从1999年的80121000元增加到2004年的140345元,增长了75%;净资产从0999年的65438+34727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56270万元,增长62%;储蓄和收入从65,438+0.999年的765,438+0.60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65,438+0.62.5万元,增长65,438+0.27%;预算拨款从1999年的20265438+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31997万元,增长58%;营业收入从1999年的65438+36726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69309万元,增长89%,其中采矿收入增长105.4%。这些数据表明,我局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为整体实现“富民强局”目标、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1.以地质找矿为主。
始终坚持以地质找矿为主业,遵循“扩大对外开放,加大地质工作有效投入,创新地质矿产工作机制,促进矿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注重成矿远景区研究,注重地质资料二次开发,突出重点矿种勘查,不断挖掘找矿潜力。通过优化项目,多渠道立项,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地质工作总规模从属地管理的每年约10万元增加到目前的近8000万元,到2005年底可突破10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和新的跨越,出现了商业性地质工作投入大于国家财政投入的可喜局面。经过多年努力,已发现和探明一批具有大型和超大型远景的矿床,如德安张石坝银铅锌矿、鄱阳金家坞金矿、会昌西坑井矿区桃溪坝锡矿、杜愚银坑桥子坑铅锌银矿、上犹、崇义、大余大型和超大型钨锡矿等。西藏新发现矿藏13处(包括铁矿、铜矿、锑锰矿、铜金矿、多金属矿等。),包括2个超大型磁铁矿矿床(分别控制近亿吨的3341铁矿资源),1中型铜矿和锑锰矿。
2.做大做强矿产开发行业。
矿产开发日益成为一个可以依托和发挥优势的重要产业。近年来,我局通过盘活矿业权、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培育优势矿山企业、矿山招商引资、矿业权转让,探索出了一条矿业经济发展的新路子。自2001以来,我局先后完成矿业权转让合作项目65个,转让总价3.8亿元。其中一次性转让项目11,股份制开发项目17,合作风险勘探项目37,* * *引进后续开发建设资金131亿元。超亿元的项目有:与深圳郑伟集团公司合作开发三个矿区及矿产品深加工(5.5亿元)、与澳洲亚盛和国际贸易公司合作开发达夫盐矿(2.68亿元)、与深圳汉尔菲公司合作开发贵溪市冷水坑下银豹铅锌矿(6.5438亿元+0.08亿元)。今年上半年合作开发了鄱阳金家坞金矿。矿业权价款达到6543.8+亿元,投资规模达到6543.8+0.5亿元。目前,我局的矿产开发和地质勘查正在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产业链,将对地矿行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进一步优化多元化企业的产业结构
自国产化以来,我局已投入8000多万元支持各类重点企业建设。主要通过盘活地产、房地产,实施“山水”品牌、“安源”品牌、“明珠”品牌等品牌战略,结束了“小开关厂”长期以来的多元化经营格局,走出了一条效益高、结构好的发展新路,企业知名度和竞争力不断提高。赣南山水酒店、赣东北山水酒店、萍乡安源建材市场、宜春山水温泉疗养院、新余明珠酒店等服务型企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合资企业黄甫公司创办的轻钢结构建材厂,填补了省内空白。915团队利用樟树药都的品牌成立了药都金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批沈璐保健酒投产并销售一空,前景十分看好。
4.不断提高工程施工技术
总体来看,各施工单位积极调整力量,优化施工队伍。在争取相应资质的基础上,他们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进一步加强业务管理,培养了一大批市场竞争意识强、技术业务能力精的专业人才,创造了较高的社会声誉。目前,我局拥有国家公路工程总承包二级资质、房屋建筑二级资质、地基与基础工程一级施工资质、工程勘察综合一级、地质灾害治理与勘察设计一级、测绘一级等各类高等级资质。,并具有较强的施工能力和管理能力。如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温州世贸中心、深圳金中环国际商务大厦、杭州湾跨海大桥、长江大坝防渗墙、中组部井冈山干部培训中心边坡处理等一大批影响大、规模大、难度大的工程。
5.不断完善行业和团队结构的调整。
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队伍结构的调整。按照“理清思路、做强产业、改革创新、稳定队伍”的总原则,我局对同一地区的甘南地勘单位908队、909队、甘南队实施了“三位一体”战略重组;市场专业相近的帝江总公司、施工队、物资公司专业综合;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和江西地质工程总公司重新组建。整体专业队伍也进行了整合,有机组建了江西省地质调查院、工程勘察院、测绘院。实践证明,队伍结构的调整对经济发展和体制机制的转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新赣南团队、帝江公司和各专业院校理顺了内部关系,完善了组织架构,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经验
国产化以来的六年,是我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局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一些成功的理念和做法将为我们未来的发展积累宝贵的经验。回顾过去六年的工作,我有以下主要体会。
1.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加快地矿发展的前提。
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第一要务的思想,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建设“三个文明”的基础,是赢得一切工作主动权的关键,是妥善解决前进中出现的一切问题的前提。近年来,我们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坚持从地勘费中划出一部分资金满足发展需要,重点扶持基层单位支柱产业项目,努力培育地勘单位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综合实力,推动地勘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2.坚持以地质找矿为主业,积极融入地方经济,是加快地矿工作发展的内在动力。
地勘是立局之本,是融入地方经济的有效形式。我们始终把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延伸到地方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全过程。比如,我们为我省11个设区市精心编制了《矿产资源情况及开发利用建议》;成功举办“江西地质找矿战略研讨会”,聘请6位中国地质界院士担任我省地质找矿顾问;开展了农业地质调查,提供了大量基础数据,新发现富硒土壤区800多平方公里,为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发现和治理地质灾害隐患100余处,尽最大努力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通过在缺水地区开展找水打井,解决了群众饮水困难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以上工作,我局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加强,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今年上半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地质工作表彰会,表彰了我们当地的地质调查院和西藏区域调查队。省委书记孟建柱、省长黄志权、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等领导出席表彰大会并颁奖。分管副省长危朝安多次批示肯定我局工作,经常深入我局基层单位看望职工、进行工作调研;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吴专门听取了我局的工作汇报,对全局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指示总揽全局,为推动地质矿产事业更快更好发展多做贡献。我局提出的加强全省地质工作的四点建议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委派我局会同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策划召开了江西矿产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我们相信,只有满足政府的迫切需求,帮助政府的需求,才能有地位,才能有市场的发展。
3.苦练内功,全面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是加快地矿工作发展的客观要求。
事业单位企业的发展方向促使我们在服务中求发展的同时,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制定发展战略规划。该局委托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总体发展进行战略研究,对该局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具有科学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二是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我局坚持解放思想,按照企业要求加大改制力度,把“企、主、辅分离”与产权制度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大了二级经济实体的股份制改革力度,特别是在地质勘探、矿山开发、设备租赁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提高了单位的市场竞争力。比如,为提高资本运作能力,盘活现有资源,我局成立了江西地矿宝源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总额超过6543.8亿元。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矿业经济,各地勘单位纷纷组建股份制矿业公司。三是加大管理创新。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我局从实际出发,修订了《地质勘查费预算管理办法》、《转产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资产经营责任制实施办法》、《矿业权管理办法》等管理规定,推动了管理工作的创新,增强了基层发展和事业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四是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百人计划”,设立“人才专项基金”,努力将各类急需人才集聚到我局各项事业中,为实现富民强局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改革发展措施,全面提高了自我发展能力,加快了地矿经济的发展。
4.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安全的地矿资源为宗旨,加快发展。
我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建设“和谐平安地质矿”,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全体职工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安宁的生活环境。职工收入逐年增加,达到年人均收入654.38+0.2万元。省政府发放的每人每月100元的生活补助,由我局全额发放;该局和该队每年投入小额贷款近200万元,用于送温暖、扶贫和再就业;全球每年投入近200万元,为全球2万多名员工办理团体医疗保险,减轻了广大职工的经济负担,进一步解除了职工看病难、大病更难的后顾之忧,为全球员工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精神文明创建成效显著。大局连续7年是全省综治先进单位,是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5个单位获得省级文明单位,1个单位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地勘队伍保持稳定,职工队伍更加和谐。
三、地勘工作发展的现状和思路。
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工业化阶段,资源储量消耗速度高于储量增长速度,矿产资源基础短缺与资源供给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全球矿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矿业投资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大量资本注入的焦点。矿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再次凸显,地质勘查在国民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缓解资源瓶颈已成为地质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地质工作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即将出台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土资源部将加强地勘单位的行业管理。这些都为地勘队伍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相应地,随着改革的深入,地勘队伍内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地勘工作者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作者应对改革的能力也在增强。本土化为融入当地经济建设,寻求更广阔的市场领域创造了条件。地勘单位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信息优势在短期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这说明地质工作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但我们也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资本不足,债务沉重,运营资产少;地质工作投入跟不上地质工作发展,找矿设备相对落后,科技含量低;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经济运行质量低,缺乏灵活机制,自主生存能力差;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短缺的现状没有太大改变;社会负担重,下岗职工多,就业难,退休人员多,老龄化严重,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制度改革滞后。这些问题给地勘队伍的生存和进入市场带来了内在的困难,严重制约了地勘单位的改革和发展。
在正确分析形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局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总结多年来的发展经验,我们把“突出一个中心、明确两大目标、坚持三项原则、把握四个重点、加强五项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明确“富民强局,为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提供地质工作保障”两大目标,坚持“以地质找矿为主业,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坚持以人为本”三大原则,把握“政企分开、产权改革、结构调整、创新管理”四个重点, 加强“党建和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作风建设、作风建设”这一发展思路和任务是明确的,既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思路决定出路。在这一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把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放在实际工作上,围绕地质找矿主业做文章,下大力气抓矿业权,在矿业权经营上有了新的举措,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我局在全省地质勘查领域的领先地位;重点组建江西地矿宝源投资有限公司,为做强做大我区旅游、酒店、房地产、矿业,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集中闲置资金,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本运作能力提供载体;全力以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资质申报登记工作,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抓好重点矿山建设,建设和谐平安地矿,狠抓落实,抢抓机遇,压自己,扎扎实实推进地矿经济改革发展。
四、关于加快地质找矿工作发展的几点建议。
当前,地勘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正处于关键的转折点,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优惠的政策支持是地勘单位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前提。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代表国务院起草的《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建议国土资源部全面加强地质工作,旨在缓解国家资源瓶颈,提高资源保障水平。
该决定应强调增加勘查投入,改善现有国有地勘单位的地质装备,鼓励新的勘查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和应用,培养地质人才。《决定》的出台,要充分调动国家地质勘查队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探矿权人的智慧,使国家投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因为地勘单位仍然承担着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的找矿任务,地勘单位应该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
2.建议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继续对地勘单位取得探矿权、采矿权给予支持。
矿业权是国家在勘查、开发矿产资源时赋予矿业权人的合法权利。也就是说,只有有了采矿权,才能合法地进行地质勘探,转入开发和转让采矿权,最终产生经济效益。实践证明,地勘单位通过矿业权出让获得了开发资金,为今后加大勘查投入,发展其他产业创造了条件。为支持地勘单位的改革和发展,应注意解决当前限制国有地勘单位探矿权登记的倾向,处理好地勘单位在“两权”(特别是探矿权)登记中的倾斜问题。特别是对于因各种原因“丧失”的矿业权,曾在矿业权区工作过的地勘单位应享有参与勘查成果处置的权利和重新登记的优先权。
3 .认真抓好国务院37号文件和76号文件规定的落实。
属地化以来,国家对地勘工作十分重视,出台了一些有利于地勘单位发展的优惠政策,帮助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使地勘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深化了改革工作,保持了人员的相对稳定,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地勘单位在资金、人才等方面仍存在诸多困难,处于“没有地勘费活不下去,仅靠地勘费也活不好”的状态。国务院37号、76号文件为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但在执行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由于国家的优惠政策,特别是涉及地质工作者切身利益的优惠政策不能兑现和落实,挫伤了地质工作者的积极性。为此,恳请国土资源部协助落实国务院37号和76号文件政策..目前应该允许地勘单位剥离学校、医院等社会职能,允许地勘队伍进入当地养老统筹、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4.建立地勘基金全面加强地质工作。
目前,国家正在实施地质调查和国家战略资源保障工程。江西南岭地区、武夷山成矿带、长江中下游被列为全国地质工作重点地区,资源危机矿山接替资源的找矿工作也已启动。因此,地方政府应积极响应和配合国家地质工作的发展,借鉴一些省份设立地质勘查专项资金的好做法,从省级财政预算、省留成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采矿权注册费和使用费、矿业权出让价款中形成资金来源,重点用于国家立项审批的前期工作和地方政府急需的矿产资源勘查。
作者简介
江西省地质矿产局局长王小列,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