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清廷如何消暑养生的问题
清代每年夏季(农历五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朝廷在各宫配发清暑汤,供嫔妃、王公、宦官饮用,以防治夏病。古代医家对暑病的治疗有几个要点。如张凤奎《伤暑全书》论述中提到:“暑病宜用辛凉,其次用甘寒,最后用酸甜,不必用。”;王孟英《暖精卫》记载:“暑伤气阴,以清暑益元气,皆应有效。”;王伦《杂医》中也提到:“治暑最好的方法是清心利尿。”清宫暑病防治方1,香薷汤——由香薷、扁豆(炒)、厚朴、茯苓、甘草、黄芪、陈皮、菊花等组成。,水煎服。功能:清暑不伤气,祛湿不伤阴,健脾胃,清头目。2.夏汤——由香薷、香菇(炒)、厚朴、茯苓、甘草、黄芪、陈皮、木瓜、苍术(炒)、白术(炒)、藿香、檀香、麦冬、乌梅、伏龙肝等组成。,煎服。功能:充分体现了“消暑解暑,酸味敛津,益气养阴,燥湿利水”等原则。从这两张解暑药方的构成,可以了解当时中医防治暑病的思路,以及清代神医开方的意图。
盛夏解暑的几种药扁豆是治疗夏季疾病最常用的药(食)。扁豆性平,味甘,归脾胃。具有健脾益气、燥湿解暑的功效。夏季暑湿,扁豆善于祛湿和胃。对夏季急性肠胃炎、暑热感冒、呕吐腹泻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扁豆要煮到全熟,因为未煮熟的扁豆容易引起头痛、呕吐、腹泻、心悸等中毒反应。黄芪夏季伤气伤阴,黄芪益气固表,可防止汗漏过多,避免夏季因耗津伤气而虚脱。麦冬夏天出汗太多,容易使身体津液不足。麦冬性凉味甘,质软多汁,善于滋阴生津,清心润肺,可防治阴虚津伤,暑热心烦口渴。乌梅乌梅性平,味酸。中医认为“酸甘化阴”。吃乌梅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可防治暑热烦渴、津液伤津的症状。菊花菊花性凉,味甘、苦,有疏风清热、养肝明目的功效。炎炎夏日,菊花茶可冲泡作为饮料,具有清热解暑、除烦渴、消除疲劳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