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3.1米到339米!温州“第一高楼”盘点!
从“十三楼”到“浙江第一高楼”
“十三楼”——东瓯大厦
说起温州的高楼,很多温州人都会说起望江路的“十三楼”——东瓯楼。2014在鹿城区成立30周年之际,望江路“十三楼”入选“影响鹿城30件大事”。由此,“十三楼”在温州人心目中的地位。
1979,温州市建筑设计院设计的东瓯大厦,13层,总高度53.1米,建筑面积7370平方米。
上世纪70年代以前,温州各类建筑多为3至5层。1985 65438+10月,东瓯大厦建成后,53.1米的高度在温州市区小,不仅成为温州第一高楼,也是当时浙江第一高楼,还引进了温州第一台高层电梯。所以温州人把这栋楼叫做“十三楼”。
对于当时还比较落后的温州来说,东瓯大厦的建成意义重大。一段时间以来,它成为来往温州船只的灯塔和灯塔,也是温州对外形象的窗口。2007年大规模翻修。
如今,东瓯楼依然矗立在瓯江边。然而,“浙江第一高楼”和“温州第一高楼”已经不是它了,但此后,“浙江第一高楼”多次出现在温州。
工商银行大厦建于1988,位于市区人民东路与费霞桥交叉口,以17层、63.8米的高度成为上世纪80年代温州第一高楼。随着人民路改造工程的实施,人民路沿线建起了江南大厦、环球大厦、开泰天下大厦、国际酒店等一批高层建筑。
温州电信大楼
20世纪90年代,温州电信大厦以158米的高度,28层,摘得“浙江第一高楼”、“温州第一高楼”的桂冠。
华梦商业广场
温州世界贸易中心大厦
21世纪,2006年建成、高度168米的华盟商务广场,与2008年登顶主楼、高333米的温州世贸中心大厦先后成为温州第一高楼。温州世贸中心大厦多年来一直是浙江第一高楼,成为温州的城市地标。
置信广场
温州的高楼建得越高,温州出现的超高层也越多。在建和建成的超高层建筑包括255米高的信心广场、288米高的温州中心和287米高的永嘉世贸中心。
今年5月,滨江商务区老港区二期地块成功出让。根据公布的条件,该地块将建330米超高层。
高层建筑孕育了建筑经济,也“催生”了城市发展。
高层建筑不是为了求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市场需求带动了高楼的崛起,让温州的楼宇经济变大。
2019年鹿城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服务业高端发展,做大做强现代金融、楼宇经济、信息经济、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健康养生、建筑行业等优势产业”“培育税收1亿元楼宇6座”。楼宇经济仍然是城市经济的重要动能。
楼宇经济是指隐藏在商业楼宇中的经济形态——以商业楼宇为载体,通过开发出租楼宇,招商引资,从而引入税源,引入各类企业,增加税收。有人形象地把“楼宇经济”比作城市里的“立式印钞机”。
刚刚开工的温州康军健康产业中心项目,甚至提出要建设多业态集聚发展、税收6543.8+0亿元的超高层商业大厦。
对于土地稀缺的温州来说,发展“楼宇经济”不仅是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短缺条件下的一个选项,而且楼宇经济受青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占地少、污染少、产出高。
2013年,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城市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文[2013]89号),旨在打造总部集聚区,进一步优化城市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规划布局,加快总部楼宇开发建设和功能转型。据市经信部门介绍,到2018,我市已基本形成杨府山滨江商务区、鹿城老城区、浙南科技城、瓯海中心区等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集聚区。根据温州市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市将力争形成税收超千万元的楼宇40栋,税收超亿元的楼宇10栋。
“建设超高层商业体可以吸引一批高附加值的企业入驻,它的存在可以为城市楼宇经济的发展提供大平台,为城市发展创造巨额税收。”温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潘安平认为,超高层建筑的建设也是城市形象塑造的一部分,“这高度决定了它的影响力。我们对国外大城市最早的认识是摩天大楼,它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和发展。可以说这是国际规范。”
超高层建筑的运营成本和施工难度决定了其建设是一个城市经济实力的体现。如果设计建造得好,一定会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和品牌,就像上海金茂大厦和台北101大厦一样。
高层建筑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
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如果能充分发挥其效益,那么其回报也是相当惊人的。以广州天河CBD为例。目前CBD内甲级写字楼118栋,税收超过10亿元的有48栋,其中税收超过10亿元的有15栋。140世界500强企业在天河设立了184个项目机构,其中不少入驻亿元楼宇。亮眼的经济数据背后,是一亿栋大楼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和善于经营的企业家。
近年来,随着温州城市建设的推进,许多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大多数是住宅楼。从楼宇经济的需求来看,温州的写字楼发展非常落后。一项调查显示,温州现有的公司中,70%以上在商住楼出租办公室,10%在酒店办公,不到20%在纯写字楼办公。
CPPCC委员刘建良认为,温州写字楼发展远远落后于杭甬等省内发达城市,在硬件设施配置、软配套服务功能、智能化建设等方面也无法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还没有完全达到档次写字楼的发展水平。温州几乎没有纯商业写字楼的规划,大部分的建筑都是商住物业消费,甚至很多都是在住宅区出租。从商住建筑的市场供应来看,纯商业建筑和酒店式公寓多为中低档写字楼,整体质量不高。这也是制约温州楼宇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之一。
“建造超高层建筑,必须考虑其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毕竟是一笔巨大的投资。如果不能起到建设经济的作用,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潘安平认为,温州需要超高层,但超高层也需要好的规划设计。
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杨克明表示,超高层建筑用于商业、商贸,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综合实力的体现。很多企业愿意入驻超高层,是因为超高层对企业品牌形象的加分效应。超高层建筑体量大,对周边设施要求高。因此,在规划建设超高层建筑时,需要谨慎,考虑市场的实际需求。
他主要有三点建议:第一,从城市景观的角度,超高层建筑要整体布局,分散布局、遍地开花对城市景观改善的效果一般;第二,从市场的承载能力来看,超高层建筑建成后,将与现有的高端商业建筑形成竞争。如果市场本身的需求不足,那么遍地开花的超高层建筑又会反过来影响其他商业建筑的经营;第三,超高层建筑的后续运营比施工更关键。超高层建筑如果运营不好,反过来对城市形象的伤害会比一般的商业建筑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