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的六大要义是什么?
一、“顺”:养生随季节。
古人认为人体的变化与四季的循环是一致的,所以饮食起居、衣食住行都必须与季节相适应。《黄帝内经》说:“天时地利人和。”这里的“时”指的是阴阳四季,具体来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肺养阴,早睡早起,心情一定要平和,不然会伤肺。
二、“静”:让心平静下来。
现代人喜欢忙碌的生活,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生怕孤独寂寞。事实上,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黄帝内经》说:“无所淡泊,真气随之,灵藏于内,病常平安。”人在安静的时候,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尤其是“气”的消耗,实现体内“节能”,从而防病延年。
三、“修”:修身养性,少惹麻烦做好事。
易经说:“如果有一个善良的家,那一定有余庆;积贫积弱,必有烦恼。”其实,平时积德行善,心胸开阔的人,往往能与世界和谐相处,减少很多烦恼,感到快乐。可见,修身养性,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善待他人,你会收获健康、幸福、长寿。
第四,“调”:多做深长呼吸。
人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不利因素,如营养不均衡,过度劳累,疾病和邪恶的攻击。这时候就要用到“调”这个词了。《黄帝内经》说,世俗的欲望要根据四季的变化来调养。它还强调调整呼吸,即“调息”和练习呼吸和呼吸。
五、“进补”:有补有泻最健康。
古人主张用滋补药调理阴阳、脏腑、气血。有三个原则:一是辨证,二是食补先行,三是补泻结合。
六、“固”:固精、固气、固神。
固精是为了保护肾气,最重要的是节欲。固气,第一,减少用气量,少说话;第二,要多晒太阳,补阳气;第三,多做有氧运动,增加氧气;第四,睡眠可以滋养五脏,千万不能熬夜;第五,通过饮食带来水谷之气,多喝补血滋补营养粥,坚持饮用,达到气血双补的目的。
要强化心智,就要调养七情,不要“太喜、太怒、太思、太悲、太恐”,情绪控制好了,身体受的伤害就少了。
可惜在这个功利的世界里,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也难怪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年纪轻轻就出现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