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里的对联精选:林全(1)

这里所说的林泉指的是生命的物质环境——原生态自然。人来自自然,又最终回归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

先说人与自然(也就是“若虫”)的感情。

先看梁山洲(1723-1815):

你能抽出时间吟诗品酒吗?丢不掉的是湖和山。

你看这幅对联,“能抽出时间作诗作酒吗?你扔不掉的是湖光山色。诗和酒是需要闲情逸致来享受的,但湖光山色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丢掉的。”诗酒”是端,“湖山”是基。人们往往过于深陷“诗酒”的“端”,反而忘记了“湖山”的“精”。所以,越是文明的“文化人”,越需要经常提醒自己——别忘了“本”?

?有句流行的话叫“不管外面有多风雨,有妈妈在身边就不怕”,意思是妈妈能带给你内心的平静。其实,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湖山”的本质应该是人类的母亲。“诗”能激起人的反感,暂时平复你的心;“酒”可以缓解焦虑,让你的心暂时麻醉,但真正能让你的心获得真正永久安宁的,应该是这一望无际的“湖山”大自然母亲。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再回头看看这幅对联。“你能抽出时间来吟诗品酒吗?”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诗酒只是人类的精神鸦片,湖山是人类的精神港湾?

在近几年的房地产开发中,有一类楼盘特别受追捧——那就是“湖景房”。大大小小的开发商借湖造湖,建湖不建湖,让很多人实现了“进城打工,林泉居住”的人生梦想。让我们来看一个房地产的宣传单:

然后看赵钱智先生(1829-1884):

一个高手深谙山道,可能总会拍竹子。

在书的第一部分,“山”可以理解为相对于繁华都市的原生态自然。

其实大家都和山有“吃素”的关系,和山是老朋友了。只是大部分人都太纠结于衣食住行,名利,往往会忘记这个老朋友。

再看下一副对联“我可能会一直拍竹子的照片”,有点沾沾自喜。文和柯擅长画竹子,也擅长画竹子。当代冷峻先生画的竹子更是逼真,可以碾压高像素照片。看下面一对:

可是,就算竹子被“写”成了“真”,又有什么好炫耀的呢?

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人重视名节,但竹子呢?它只是一个部分。“吃无鱼不如住无竹”,爱竹就是珍惜自己的名节。“能画一幅竹子的画”是说我非常珍惜我的名节,所以我最喜欢竹子,也最了解竹子。当然,我能以一种奇妙的方式画竹子。

我们来看看傅山老师(1607-1684):

如果春草感兴趣,高云分享这颗心。

我们常说“流水有意,落花无情”,这里的“情”和“意”都是人的主观感受。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得很透彻:“有我之境,则观物,故万物皆我之色。”

这幅对联“若春草有意,高云共此心”,果然是——春草的蓬勃生机,高云的自由飞翔,让我被眼前的景象感动,情不自禁。我一直想和他们共命运。

然后看左唐宗先生(1812-1885):

我相信你们家有摩擦,感觉前任藏在华山。

对联的第一部分“我信你家有搓”出自北宋黄庭坚的七言古体《王道济寺徐道宁山水一观》。原诗用了自然风浪之类的词,描写徐道宁的画艺有多好。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真的知道你家有王默(也就是王维)?这里把徐道宁比作擅长山水的大画家、大诗人王维。

这样的一幅山水画,借助神灵,以精湛的笔法,挂在家里,真可谓“空堂生丘陵谷,素壁见林泉”。

第二副对联《自觉原隐华山》出自南宋陆游的七言律诗《东篱》。原诗如下:

白天路很深,东篱笆也没闲着。

每次梦游敷水,都觉得前任藏在华山。

鲜花总是带来绿色的酒,客人来来去去欣赏朱妍。

药炉还没有地,打算在毛子展示一两个。

这句“自觉前任隐居华山”比“上级自随山”更进了一步,“自随山”难免有点可疑。这里我只说“前任”,也就是说我一生隐居华山。我的感情能不深吗?

我们来看看张瑞图先生(1570-1644):

整顿干部和坤将,归林谷打柴。

这一对“整顿干部与坤将归林与鱼柴”,前面的“入局”中有提到。在这里,我想提一提这种回归自然的感觉——树高一千尺,落叶归根。

再看状元张建勋(1848-1913):

买三顷云为生,待新鹤半巢。

这幅对联写得像仙女一样。“谋生买三顷云”——我花钱买了一片好山好水,如今家事国事尽,自得其乐。“在一个新地方住宿”——猜猜我晚上睡在哪里,老伙计?你永远也猜不到。实话告诉你吧——我挤进了鹤的窝,天天和鹤住在一起梦蝶,不知东方是白的。

我们来看看袁柯文先生(1890-1931):

移花接蝶,买石头得一片云。

这副“动花动蝶”和上一副对联差不多。

我爱云,但云无处不在,飘忽不定。怎样才能接近他们?哎呀,我拿到了。你跑了,也跑不出庙。如果你抓不住云,我也抓不住山。因为云爱山!我会买一座山。

?这里的“买石头”就是“买山”。

然后看何嵇绍先生(1799-1873):

谁说战略堪比天下,但是没钱买山。

这个有点苦。“谁说话有策略,谁就配得上天下,没钱买山”——我虽然天天为人民工作,但水平其实很差。你知道,我真的没办法。我想买个风景玩玩,得先挣钱!

没有财务自由,谁能真正自由?想花钱买自由,先要挣钱卖自由。

我们来看看王福昌先生(1879-1960):

但逢节加诗卷,西山醉。

书的第一部分“逢节而加诗”出自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冬季至日节时写的一句话。原句是“不要把心情包起来,逢节加诗”,意思是——心情愉快就要写诗。诗歌是我的生命,我的生命是诗歌。节气和时序只是一个节点,每个节点都要整理自己的诗词,进行回顾总结。

第二段“醉翁之意不在酒,乞于Xi”,出自宋代诗人刘一之言。原句是“以风流为诗ǒ u,乞Xi为醉翁”,意思是——我终于得到了好的山水,可以在这里生活,养活自己了。

然后看高玉溪汤老师(1877-1956):

久赏春石洒脱,唯有春云自在。

书的第一部分“长赏幸福生活”的意思和上面“求醉西山故乡”的意思一样。都在说——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搞外事,放一边,乐全食,醉西山。

第二联“只举春云”出自清代张文涛的七绝《晚春》。原诗如下:

破谜废六仁,Jin song之门到深山。

修仙拜佛,做了很多事,只为让春云安心。

这首诗讲的是——道术仙术,吃药炼丹,烧香念佛,甚至还有礼教。挣脱人类的这些文化枷锁,像春天的云一样自由。这是培养一个人性欲和愉悦的最好方法!

我们读《庄子》可以发现,千言万语似乎都在说这个,且看《秋水》一文中的两段话:

一、牛马四足,天之意;缠着马头,戴着牛鼻子,都是人。所以说“无人能以人为毁天,无人能以理毁命,无人能殉道。留着不丢是违背真理的。”

?我们看到庄子在嘲笑人类——他用文化困住了自己的脑袋,戴上了自己的鼻子。

第二:庄子在溧水钓鱼。楚王派大夫和大夫上前线,说:“我要是能在中国累就好了!”庄子不理杆子说:“听说楚国有只乌龟,死的时候已经三千岁了。在王用毛巾藏起来的庙上。这只乌龟死了留着骨头会不会更贵?难道你宁愿生下来拖着尾巴在油彩里?”第二个医生说:“我宁愿生下来拖尾巴。”庄子曰:“去了!我会在画里拖着尾巴。”

我们看庄子是多么无忧无虑,拖着尾巴在泥里!

我们再来看看何嵇绍先生(1799-1873):

白昼长,琴在屋檐下,夜在江湖帽前。

看第一副对联“日久琴在屋檐下”,多情天未老,无事长。没有乱七八糟的烦恼,整天在屋檐下弹琴喝酒。多舒服的一天啊!

?看下一副对联,“岁岁在江湖帽前”,“岁岁”是“暮年”的意思,就是你老了,不在乎这个世界了。这个时候,你不必带着绿帽子绿蓑衣回家,靠着寂寞,靠着泛滥的江湖,靠着明月和温柔的微风。多舒服的一天啊!

然后看钱南元先生(1740-1795):

书无药可治俗,云山附近的家也能养年。

?“书无药可治俗”很好理解。底线“家近云山也养年”可以直接作为楼盘的广告语。

让我们看看高垲·K·M:I先生(1769-1839):

找本该韵味浓郁的书,身在临泉真的很自豪。

这里的上下对联都出自北宋黄庭坚的诗词。上面的对联“闲来寻书,宜富则味”很好理解,不想多说。

第二部《我好骄傲在林》,出自七律《答龙门潘秀才见寄》。原诗如下:

一个人不到40岁就进了森林,真的很骄傲。

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曹。

山里有黄鞠,夏洛没有白酒。

秋来常醉,宜川清浅。

现在的人如果被免职,下岗,往往会觉得很丢脸,不愿意见人。这里的“潘秀才”一定是被朋友圈宣传了,给黄庭坚发了消息。这个旋律是黄老师的回复。

对于潘秀才的自由和幸福,黄灿先生真的可以说是羡慕嫉妒恨——看看别人,40岁,不老,身体健康,告别政府,抛下轻裘肥马,拥抱明月清风,水阔鸟鸣,是多么幸福啊!?

?最后看杨贤老师(1819-1896):

看着云烟,傲然一笑,侧身看着老渔翁。

这幅对联真是巨款,写得豪迈自然。

看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傲然望云笑”,这份胸襟,这份气魄,真的是巨大无比。

在第一部的基础上再看第二部,可以看到《天涯边的老渔翁》是“东张西望”“傲然而笑”的,但不是不卑不亢,也不是洋洋自得。

为什么说“侧身”?我感觉这是一种谦卑的态度——自然是每个人的天性,一切生而平等,人类没有什么可骄傲自大的。陕西人有两个简单直白的词:他大舅和他二舅是他舅舅,高桌矮凳都是木头做的。CCTV10《自然的传说》栏目有一句话深刻而优雅: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不朽的传说,每一个传说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天涯边的老渔夫》:

做鹿的弟子,做花的同胞。

渔夫吃饭,柴火燃烧。

弱水三千,唯一瓢。

但是你要吃喝,一切都好。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