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历史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密相连。

西装和旗袍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调,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

中山装、列宁装已经成为民众的共同选择。

男士穿中山装,显得庄重而有活力。

中山装:上身左右各有两个带盖带扣的口袋,下身穿西式西裤,因孙中山倡导而得名。

中山装是在吸收欧洲服装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和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直翻领、带口袋盖的四贴口袋服装,命名为中山装。

此后又出现了中山装系列,如青年装、学生装、军便装等。

再加上毛主席喜欢灰色中山装,就把小领子改成了尖领之类的又宽又长的新式毛料连衣裙。

这些成为了当时的主流风格。

列宁的服装:文革时期,军装和蓝、黑、灰、黄的单一颜色是主流。

原本是一件男装外套,在当时的中国演变成女装,成为一种革命性的“时尚”。

它的外观是西装的领子、双排扣、双排扣都在中下部有一个暗袋。

穿列宁服,留短发,是当时年轻女性的时髦打扮,看起来朴素干练,英气逼人。

因此,它具有鲜明的中西结合的特点,属于中西结合的产物。

布拉奇:这是俄语(платье).)的音译在俄语中,Blagi的意思是服装。但是因为俄罗斯礼服的独特性,中国直接把这种俄罗斯风格的礼服叫做Blagi。

一方面具有“进步”的政治意义,另一方面可以展示女性的身体。方便、轻便、活泼、经济,从中央一级的大演员到幼儿园的小女孩都可以穿。

工装裤:胸前有口袋的吊带裤款式。

新中国刚成立,大家都参加劳动。

需要耐磨耐脏的日常衣物。

工装和军装的灰蓝绿自然成为最实用的时尚色彩。

上世纪60年代,有人开玩笑地称之为“集体撞衫”,但人们的衣服颜色单一,款式相同,却是真实存在的。

“前三年,我们赶上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国家物资短缺。每个人都勒紧裤腰带,不得不供应一切。当然,我们不得不靠布票来买布。”60年代初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棉花产量由1959大幅度减少到1960,棉花数量为每人21尺。

人们用布票购买衣服、棉布和日常纺织品。为了尽量节省,买衣服的标准是耐磨耐脏。灰、黑、蓝成为街头的流行色,统一的服装款式,不分季节、不分男女,更受欢迎。

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述过“所有人都穿着蓝色衣服”的场景。

所有的花衣服、旗袍都成了“封、资、修”的象征。当革命把旗袍等资产阶级的尾巴掰下来,剩下的只有解放服、青年服、中山装、双排扣衬衫。

从一些反映这一时期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群中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穿着统一的制服。乍一看,他们以为是陆军士兵的队列,都是学生打扮。

那时候他们没有选择服装款式的权利,也没有款式可以选择。

中国的女装其实在60年代中后期以后就进入了一种虚无的状态,留下了一片空白。

雷锋帽: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55式冬装中的棉帽,因雷锋而闻名中国,也成为雷锋的标志之一。是指各国水兵穿的内衣,通常是白蓝条纹衬衫,俗称海军衫,也叫海魂衫。

海魂战袍的寓意是浩瀚的大海和蔚蓝的天空,水手们穿上海魂战袍看起来更有精神。

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们走在街上环顾四周,几乎所有的年轻人和孩子都穿着海魂衫。

军便装:70年代中国最流行的服装。

青少年喜欢穿草绿色的军用休闲服,戴草绿色的军帽,肩上背着草绿色的书包。

拥有一套“军便服”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

70年代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十亿人十亿兵”的十年“文革”时期。这一时期,服装的阶级意识逐渐消失,被阶级意识所取代。

在原有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思想风尚中,又增添了浓厚的革命和军事化色彩。

所以这个时期的着装延续了60年代后期的一些特点。

艰苦朴素仍然是当时最主流的时尚。

为了显示自己的勤劳和朴实,有些人甚至把买来的旧衣服泡在水里,或者在没有破损的衣服上打几个补丁。

这种行为在今天看来是相当可笑的,但在文革的十年里却流行过一阵子。

四口袋军装是解放军废除和恢复军衔制度的年代的产物。

当时解放军军装的一个特殊标志是,只有排级以上的军官才有四个口袋,而一般士兵的军装上面只有两个口袋。在军装成为最时尚服装的年代,“四个口袋”显得尤为珍贵。

“涤纶”:也叫“真酷”,音译自英文“dacron”或“涤纶”。

涤纶实际上是聚酯。

那时候的棉(卡其布)加涤纶,叫做“涤纶卡”,意思是“涤纶加卡其布”。

“的确良”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开始流行。

相当刮滑,尤其是印染的鲜艳色彩,对于熟悉粗布、粗布或洋布、洋衫的单身阴郁者来说,是巨大的视觉冲击。

那时候,拥有一件“的确良”衬衫,就算不算时尚,至少也是洋气不可或缺的分量。

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经久耐用,还能省很多钱。

假领:又叫经济领、经济领,穿在大衣下面,露出来的领子部分与衬衫、黑布鞋完全连在一起:是一个永远与母亲联系在一起的名词。

那种爱心妈妈用针和线钉出来的鞋子,穿破了是黑色的,略带灰色。鞋底以前是布底封闭,后来是塑料底。它们很难穿。1980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穿的衣服越来越多,颜色也从单一的蓝灰色变成了五彩缤纷。

喇叭裤:裤腿呈喇叭形的西方裤子。

在结构设计上,在裤子的基础上,竖裆略短,臀围松弛度适当减小,使臀部和中裆(靠近膝盖处)贴合,裤口可从膝盖以下按需加大。

根据裤口扩大的程度,分为大喇叭裤和小喇叭裤、微喇叭裤

喇叭裤的长度大多覆盖了鞋面的长度。

喇叭裤,在今天的眼里是很常见的,在商场里,在路上随处可见。

但在1978,任何人穿一条喇叭裤走在街上,肯定会被周围的人指指点点,成为“不雅者”红裙。上世纪80年代,“红裙当街流行”大受追捧,银幕上的“红裙”让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风格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服装色彩和款式的变化。

一时间,五颜六色的裙子成了街头女性追求时尚的标志。

牛仔裤:英文名“Jeans”是一种由靛蓝牛仔布裁剪而成的直裆裤,裤腿窄,缩水后臀部紧绷。

流行于世界100多年,80年代登陆中国。随着打工潮,牛仔裤迅速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

当时年轻人中流传着一句调皮的口头禅——“牛仔裤省钱省布!”牛仔裤因为臀部紧、腿窄,一度被视为颓废和叛逆的象征。

如今,牛仔裤已经成为男女老少都喜欢的休闲服饰。

西装:又称“西装”、“礼服”。

西装是一种“外来文化”。在中国,人们常把一件有翻领和翻领、有三个口袋、长度在臀线以下的上衣称为“西装”,这显然是中国人对来自西方的衣服的称呼。

新中国成立后,中山装一直是主流服装。

改革开放后,随着思想的解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西装为代表的西方服装以不可阻挡的国际化趋势再次涌入中国。人们不再讨论它是否被任何阶级穿过,而忽略了它不明确的象征和意义。想要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中国人,似乎带着一种挑战的心理,主动接受了这种陌生却新鲜的服饰文化。

于是,一股“西装热”席卷神州大地,中国人对西装表现出比西方人更高的热情,穿西装打领带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幸子衬衫:1982年,日剧《血疑》在中国大陆播出。幸子,由山口百惠饰演,有着一张美丽的脸,撅着嘴,看起来像春天山谷中的百合花一样美丽。让中国女性眼前一亮的是幸子的上衣,一个爱屋及乌的时髦女青年,称之为“幸子衫”。

据当时某报报道,电视剧《血疑》上映期间,某针织厂为迎合部分年轻人的嬉闹心理,积极组织生产大量“幸子衫”,结果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一空。

于是一时间,“幸子衫”、“幸子头”、“广府衫”、“大岛毛宝”等遍布大街小巷,不仅让个体户赚得盆满钵满,也让中国人第一次明白了“名人效应”。

蛙镜:其实就是太阳镜的一种,因为造型夸张,被戏称为蛙镜。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的生活在复兴的社会中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

《蛙镜》这样的装扮,撼动了中国人口十年来的整齐划一、千篇一律,成为年轻人流行文化中的第一次冒险,“引领时代新潮流”。

1984期间,当中国女排姑娘们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运动服在北京开始流行。

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人士的首选。

人们几乎随时随地都穿着运动服,甚至成为学生的校服,工人的工厂制服。

于是,人们也渴望运动休闲,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一时间出现了穿运动服的时尚。

宽松、舒适、健康的时尚让运动服装不再是赛场上的专利,而是一种养生、陶冶情操、调节生活的服装,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生活正在向小康社会过渡,他们的思想更加开放。

许多国际时尚品牌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

从65438到0990,卡地亚第一次以“先锋”的身份进入中国市场。

1992年,路易威登进入中国。那时候,如果你不知道“LV”这个名字,那只能说明你落伍了。

随后,博柏利、香奈儿、古驰、艾默斯、乔治·阿玛尼、范思哲相继问世,成为中国人追求时尚潮流的风向标。

人民的服装改变了过去“从众”和“趋同”的心理,变得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

吊带衫、迷你裙、厚底鞋、透明连衣裙、露肩连衣裙、露脐连衣裙、乞丐装...人们的衣着日益多样化,高雅生动,表现出开放的精神和心态。

一位访问中国的波兰记者写道:“几年或更久以前,北京是一个灰色的城市,有人甚至称它为‘世界的乡村’。人们的衣服单调而统一...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穿着时尚欧式连衣裙的女孩,有种特别的美感,让人应接不暇。”健身裤:又称蹬踏裤,流行于八九十年代的一种服装。由于地域不同,蹬裤和蹬裤的别称很多。

一般以黑色为主色调,用蚕丝材料和适当的人造纤维混纺而成。弹性很大,类似舞蹈裤,上宽下窄。裤子底部系一根带子或者直接设计成圆环,这样踩上去会有一种拉伸感,衬托出修长的双腿,体现出一种线条美。

脚蹬裤让当时的女人* * *发烧,女人都有腿有裤子。后来,在集贸市场卖菜的阿姨、大嫂、小姑娘也“踩了他们的脚和裤子”。

蛋糕鞋:是一种新型的高跟鞋,在全世界都很流行。

90年代的中国,厚底鞋风靡一时,时尚女性都有“脚”。

毫无疑问,它最吸引女性的地方就是它的厚度。

松糕鞋的鞋底高度从5-10 cm不等,有的甚至高达十几厘米。

想象一个身高1.6米的女生,穿10厘米高的鞋子,视觉效果突然变长了很多。难怪厚底鞋在日本被称为短乐。

爱美的小姐姐们穿上鞋底厚如发糕的鞋子,感觉还挺好的。

然而,英国和日本的研究机构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穿这种鞋的女性容易受伤:萝卜裤高腰、宽松、收脚、有萝卜一样的裤子。

从80年代末开始,“小虎队”席卷而来,三个帅气的少年穿着萝卜裤和白衬衫,迈着轻快的步伐翩翩起舞。

很快,校园里的男生都穿上了萝卜裤,双手插在口袋里。如果用白萝卜裤搭配白大褂,会更有“白马王子”的感觉。

蝙蝠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流行的一种服装。

当时,一部名为《霹雳舞》的美国音乐剧成为年轻人的“时尚偶像”。片中演员身穿蝙蝠衫,反复模拟外星人擦玻璃或行走的场景,成为当时年轻人追捧的偶像。

袖子出奇的夸张,与衣服侧边连在一起,张开双臂,形似蝙蝠的蝙蝠衫。一时间成为那个时代的代表性时尚服饰,并引发了后来一系列笨重衣服的流行。

迷你裙:也叫迷你裙,是长度仅在膝盖以上的裙子(一般20厘米以上)。

迷你裙1995,正是在这一年,喜爱日本漫画的年轻一代开始喜欢充分展示上身线条的紧身t恤,也开始将裙子缩短,迷你型逐渐有了苗头。

t恤:t恤,但是一件特别的t恤!一般来说是指在服装上带有特定含义的文字或图案的短袖圆领衬衫的设计。

从1992到1993,印有“不健康的话”的t恤在国内开始流行:“挣钱很累,没钱很难”,“累不累”,“别烦我,我很烦”等等。

21世纪:个性就是时尚,最时髦的词是:中式旗袍,复古连衣裙,环保,中性,.......

请收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