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轶事和典故
兄弟:曾国华(1822-1858,送名传谦,字文赋,赐叔曾纪云为子)。
兄弟:曾国荃(1824—1890),本名传恒,本名傅园,本名舒淳。
哥哥:曾(1828-1862),本名,后改名振沃,本名恒,姐姐:曾(1808-1863),嫁给王国久(字鹏远,号万成,何)。
妹妹:曾(1814—1864),嫁给国王,待聘(又名王灵武,王国九弟)。
姐姐:曾国志(1817—1846)嫁给了朱用纯(又名李春,号存义,字门桥人)。
曾国藩故居满妹(1830-1839,痘伤),是曾国藩的侯府。位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东部的叶禾镇福托村,毗邻湘乡市、湘潭县、衡山县、衡阳县,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近万平方米。富贵堂坐北朝南,背朝的半月形敖裕山被富贵堂从东南和西面包围。从远处看,傅侯似乎正坐在唐的一张扶手椅上。周围自然环境优美,后山树木茂密,古树参天。门前是一片比较开阔的平地,里面有一条向东流的河。这片平坦的土地被群山和山峰所环绕。
曾国藩故居已被有关部门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代表建筑主要有白玉堂、金殿、万年堂、大福地、府后堂(有恒堂为曾故居)。曾国藩先后升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被授予“太保太子”、“一等一”、“吴颖堂大学者”、“光禄大夫”、“曾公”等称号。同治4年(1865)秋,无意终身为官的曾国藩准备动员家人先“成家立业”,自己以后再退休。因为妻子欧阳在故居前的“塘中溺水者”,他一直认为那里不安全,连儿子也“回湘做叔侄”,搬到了伏佗山庄,换成了。福厚殿占地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9202.86平方米。它由土石砖和木结构组成,具有回廊式风格。内、外两组有八个大厅,即秋觉厅、老普斋厅、方毅厅和允祀厅。各种建筑,如八宝台、济源、七灶轩、棋馆、图书馆等。当年,正门上挂着“义侯勇帝”的金字牌匾,门前花岗岩平台上飘扬着清朝的龙凤旗、湘军的帅旗和万人伞。场面相当壮观。整个建筑虽然有侯府的规模,但简洁大方。虽有雕梁画栋,但并不宏伟,基本体现了曾国藩的建房意图,“房子虽不华丽,但需多种竹柏,多留菜园,即占四亩地,不过无所谓。”1866年秋,主楼完工,曾国藩夫人及其子女、儿媳回到福托新居居住。
福厚堂,原名八本堂,因曾国藩“读书以训诂为基础,作诗以声调为基础,关爱亲人以博取欢心为基础,养生以少怒为基础,立足以不乱说为基础,居家以不乱花钱为基础,行军以不扰民为基础”而得名。据《后汉书》记载,曾纪泽改名后。虽然富厚的厅堂让人赞不绝口,但曾国藩得知修房子花了7000弦,还是很震惊。他在同治六年二月初九的日记中写道:“腊月十五接到甘肃来信,得知修富厚殿花了七千弦。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贵。多么可怕的叹息!因为当官的坏习惯,买了一辈子房,发誓不做了。没想到,你要是奢侈,怎么能见人!平日里说话不算数,可丢人了!既然房子这样,以后什么都奢侈,就别问了。大官家的孩子个个骄奢淫逸,令人担忧!”
福厚堂能否称为“曾国藩故居”,在社会上颇有争议。1995 10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双峰县人民政府举办首届全国曾国藩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专程来到福厚堂。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曾国藩墓。位于长沙市西南15km处,望城县平塘镇同溪寺后伏龙山上。清同治十一年(1872),曾国藩葬于此,墓占地约3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