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才的故事。
他是一个穿越了半个多世纪历史云雾的传奇人物。他当了半辈子的军官。20岁时,他参加了唐朝的革命。30岁时任冀东第十个五年特派专员,后任天津特派副专员、专员,衡水地委副书记,沧州第一书记。直到1990,他73岁那年,才从河北省委常委谷玮的位置上退下来,离岗休养。
他一生恶贯满盈,有“清廉瘾”,容不得* * *产党在他眼里抹一点沙子。他被誉为* * *和中国反腐第一人。由于他的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青山和张子善的“田字第一号”——特大腐败案件曝光。上世纪90年代中期,河北省高院原院长平因为上访贪图生活享受,受到中央的严惩。
他是一个真正的严格要求自己的党员。去世前,他为革命努力,从未为子女做出任何“未来”。他死时,子女中最大的“神仙”是科长。他死后,留给家人的是一个贫困的家庭。他生来诚实坦率,得罪了很多人。但正如恩格斯悼念亲密战友马克思时所说,他得罪的人没有一个是他个人的敌人。
死亡如秋叶。
2001年6月30日下午3点,一位老人永远闭上了火炬眼,走完了84年的人生。在解放前的一次战斗中,一颗敌人的子弹击中了他,他被射中了右肺。1956,就是在这家胸科医院,他的右肺中叶被切除,邪恶的子弹被取出。这一次,导致他死亡的直接原因依然是那个可恶的老病灶。医生的死亡诊断是肺不张导致窒息。
这位老人是李克才。
4月27日从沧州市第一医院转入天津市胸科医院。
两个多月来,天津专家多次会诊,我省和沧州领导多次看望,要求医院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但这一切都没能阻止老人离开。
他默默地走了,像秋叶一样死去。
但是,他生前的“辉煌”和传奇却非常令人敬佩。
负责老人的医生是一位姓李的年轻专家。他曾在沧州市黄骅工作,无数次从当地干部群众口中听到李克才的故事,关于李克才如何长袖善舞,如何与贪官污吏作斗争。当时他觉得能见到这样的老人是一种荣幸。老人转院时,主动负责这项工作。
他告诉别人,当他写下“李克才”这个词时,他的手颤抖着,他无法抑制对这位英雄人物的尊敬和喜爱。老人走后,当载着他的车缓缓从医院出发时,医院的医生护士眼含热泪站在路边,默默为他送行。
李克才的彭羚被临时安置在老人在沧州生活了20多年的一个普通小院里。数百人赶来为老人送行。有他的老朋友,有他的下属和同事。大大小小的市县领导都有。
眼泪唤不回老人苍老的声音,唤不回老人洒下精神前的微笑;一纸追悼会,是不可磨灭的深情回忆。
地委大院来了一个锅炉工,60多岁,已经退休了。他进来后,跪在灵前,抽泣着,一言不发。
老人家属上街买菜,连卖菜的都为老人默哀。事实上,他们只听说过李克才的名字,他们甚至不认识这位老人。
当地组织在《李克才同志生平》中写道:“随着李克才同志的逝世,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领导、好老师和朋友。”
人们从不吝啬在一个人死后给予他过多的赞美。在一些人看来,这可能是一些过度使用的颂歌,但当应用到李克才同志身上时,每一句话都显得如此中肯和真诚。
他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案例。
回忆李克才,必须从建国初刘青山、张子善特大腐败案说起。
1952 2月10,农历正月十五,保定东莞大学古城,两声枪响震惊全国。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原专员张子善,因贪污数额巨大,被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法院依法执行死刑。
这是一段尘封了半个世纪的历史,但对于李克才的老人们来说,记忆是难忘的。
人们可能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由蓝夫、陆彬编剧,高天红执导的新中国第一部大案在全国上映。剧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是林克俭。受战友的委托,为了挽救刘青山和张子善,在多次劝说无效后,他毅然向上级领导举报了他们的腐败行为。
李克才是剧中林克俭的原型。
1989《党员》杂志* * *记者、现任河北省有线电视台副台长卢斌在沧州市李克才的家中,就刘青山、张子善案件采访了这位英雄人物。
李克才,1917,河北行唐县两陵口村人。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历任行唐县第一区委组织部长、组织委员,第六区委书记,第四区区长;1945年2月,任栾峰盟县令,后任冯润县县令;1947 12任冀东15区专员,1949 8月任天津特派员副专员,与时任天津地委书记、专员的刘章共事。
据他自己回忆,那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切都是一片废墟。抗美援朝初期,年轻的大韩民国国民经济十分困难,国内很多人还在挨饿。
但是,在我们党内,一种自负、贪图享受、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风气正在抬头。当时天津地委及机关设在天津以西30里的杨柳青镇,辖11县3镇,人口400多万。1950期间,地处九条河流下端的天津特区遭遇暴雨袭击,使刚刚翻身解放的农民生活陷入极度困难的境地。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刘青山和张子善不顾受害者的痛苦,进行腐败。
1950秋至1951春,河北省政府决定以工代赈治理天津地区河道。以工代赈就是农民工外出打工,国家以适当的粮食补贴代替救济。但是刘青山和张子善认为这是一个赚钱的机会。他们采取提高粮油供应价格、就地调拨粮食、虚报运费、以次充好等手段,大肆剥夺政府救济粮,调拨霉变玉米20万斤,造成静海、宝坻等地数十名民工死亡。
此外,两人还贪污“机场占地补偿款”和国库粮食,违规使用水利专项资金,骗取银行贷款,挪用灾民造船资金,与奸商勾结,贿赂公家银行,投机倒把,牟取暴利,随意挪用、侵吞公共资产。
刘和张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刘青山恬不知耻地说:“我是马列主义在天津的化身!”于是在平津地区,一种所谓的“刘青山思想”又出现了。另一无耻之徒在“七一”纪念大会上向高喊:“在英明领袖张专员的带领下前进!”刘青山有一句话,“革命胜利了,所以我应该享受它!”
这两个人一边搞特权,一边搞腐败。刘青山长期居住在天津马场道一座宫殿般的别墅里,吸毒、嫖娼。在灾民忍饥挨饿的困难时期,他每天出入餐馆、舞厅和剧院。正是在国家经济如此困难的时候,他用3.6亿元(旧人民币)从香港进口了两辆最新款式的美国豪华轿车。
至于张子善,仅从其公款“光顾”妓院,每月抽八至十支高档香烟,花九亿元(旧人民币)地方粮食擅自购买五辆汽车,就不逊于刘青山。
刘、张的这一错误行为,不是一时的,也不是一时的,引起了当地许多干部群众的强烈不满。
在多次劝说无效后,李克才冒着被诬陷为反党分子的危险勇敢地站了出来。
1951年11月,河北省委召开第三次党代会。在小组讨论会上,揭露了刘、张背叛人民的错误事实。后来,事情的发展,就像电影里一样,刘青山和张子善被送上了历史的审判台。
两个* * *产党的高级干部,两个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高级干部,因为贪污被执行死刑,这在我们新* * *共和国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我们党成立之初的第一个反腐大案。在新中国的反腐败史上,李克才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刘青山和张子善事件发生后,党和人民对李克才评价很高,但有人在背后说,他做出如此令人震惊的举动,是因为他与工作不相容和个人恩怨。在这方面,熟悉李克才的人对他感到愤愤不平。因为李克才的诚实生活足以说明。
公有是永恒的,私有是暂时的。
李克才认为,人们心中的天平是最公平的。他还举报了平易捷1995。5月,河北省委原常委、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平被免职。
由于平一杰职位高,此事波及全国。
令人钦佩的是,在这次反腐事件中,年事已高的李克才再次挺身而出!
1991年65438+2月平邑杰出担任河北沧州地委书记时,地委已经给他配备了一辆新购买的尼桑轿车,但他并不满意。次年9月,他从北京某单位租了一辆奔驰轿车自用,租期3年,租金36万元。
1993年5月,平调任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将这辆奔驰车收走,并不顾省法院资金短缺,由法院向沧州地区支付转租费24万元。此外,平在沧州地委工作期间,还要求地委办公室“出租”家具28件、彩电2台、电暖器2台、被子、毛毯、窗帘等生活用品,安装空调1台。在“租赁”期间,根本没有交过租金。从沧州转出时,还带走了两台彩电、1席梦思床、七件家具、两个电暖器、被子、窗帘、毛毯等。,价格只有3065元(调查期间他又交了1800元)。
平易捷的行为让沧州一些知情的干部群众很不舒服,特别是一些老同志对领导干部这种特殊的、贪图享受的行为非常气愤。他们说,如果这种事情继续下去,这将是新的刘青山和张子善。
出于一个老党员对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他在晚年又一次举起了愤怒的笔。
他给中央委员会写了一封举报信。在信的结尾,他用激动的双手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李克才。
中央纪委在河北省委、省纪委的协助下,严厉查处了河北省委原常委、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平追求个人享受、用公款长期租用高级轿车、无偿使用公共财产等问题。
经中央纪委研究并报中央批准,决定给予平开除党籍处分。全国人大常委会还批准撤销他的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职务。
我和孩子一起长大。
李克才去了,但他正直诚实,没有给他的五个孩子留下多少“祝福”。
李克才和诚实坦率的人都很固执,从来不想为他们的孩子谋求什么前途。他对他的五个孩子非常严格。他经常对他们说:“好好学习,将来靠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做事。别指望我帮你。”
他就是这么说这么做的。
李克只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但没有一个在他的加持下在政治上有“发展”。到目前为止,五兄妹中最大的“官”是老大李,52岁,沧州市公安局通信局长。
老二李夏清已经两岁了,现在在秦皇岛和朋友做生意。
三儿子李秋凤在沧州商业银行工作,但他只是一名看管金库的保安。他的妻子在工厂没有工作,在长假期间每月花费超过100元。
李霞,第四个孩子,是李克才的长女。她靠自己的努力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小女儿李虹在沧州人民银行工作,是一名普通员工。
李克才一生都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据其子女回忆,老人早年最大的理想是河北省每人每年获得450斤粮食。他是地主出身,又怕穷,自然明白粮食的重要性。所以在给儿子起名的时候,也有春种秋收的季节变化。
在沧州随便问一个人,都会有人告诉你,李克才的孩子不是很好“安排”,只是因为他根本不问这些。
起初,有几个孩子抱怨这件事。老二李夏清说,看着所有从小在一个院子里玩的孩子都沾着父母的光相处得很好,他心里也酸酸的,但他一直都是这种脾气,时间长了也渐渐明白了。至今,他还记得20多年前的一个小“插曲”。老人是衡水的副专员,他去拜访。按说把他安置在招待所也不为过,但他坚持在办公室另设一张床让他住,不给组织造成任何麻烦。
老板李告诉记者,他在公安局工作,局领导有时会去家里看望老人。老人从来不会主动提起儿子的事情。他们提到说了“严格要求,管理,批批”之类的话。
李说,他父亲是沧州区委书记,后来担任省顾委常委,享受副省级待遇,但家里基本上拿不到什么好处。比如坐车不可能路过老人。
在接受采访时,的子女一再强调,虽然老人没有给子女多少照顾,但李的兄弟姐妹们还是感受到了老人的“祝福”,尤其是李的三个兄弟姐妹,在沧州市工作,调动工作,安排工作,各级领导都很照顾。老人一生以身作则,光明磊落。在当地,很多人提到他的名字时都充满了敬意。但老人替子女说话,比登天还难。
记者来到沧州市委老干部处采访。一个姓邢的科长正在忙碌着。他没有时间多说话。他只给记者举了两个小例子。他说,其中一个是李克才的媳妇,曾经在市委附近卖过馄饨。他说,以老人的名气和地位,给市里有关部门打个招呼,安排一个人上班,问题不会太大。就算他不当面提,也要在老干部里跟他们说这件事。老干部部门会反映,问题可以解决,但老人绝不会为了个人的私利破例。老人的话看似很不可理喻却又很有道理:现在全国下岗职工很多,是不是都可以通过照顾解决?别人能过,我们也能过。
另一件事是,当李克才退休时,组织给他提供了一辆专车。李克才说,这可不行,我不用,老干部可以用。结果他自己的车就成了老干部的公车。司机去医院找医生,给其他老干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车上的人都念李克才的好,这才是真正的* * *产党员的觉悟和境界!”与相处十余年,邢深有感触。沧州地委最穷最富的家属院,36排。一间普通的平房,一个非常简单的院子,这是李克才生前的家。
走进这个家,很多人会惊讶,一个从1937参加革命,从1946任地区行政公署专员的副省级老干部的家,居然可以如此简朴朴素。
七八平米的小客厅,只能放几张沙发。地板还是20多年前我搬进来时的水泥地板。沙发款式很旧,表面有很多洗不掉的污渍。茶几上放几个保温壶,不到10元的那种塑料壶。靠窗的角落里,有一台电视机,老式的17寸电视。
其中两间是和他的妻子冰的卧室,条件极其简单。
77岁的省供销社退休干部李兵说,沧州市领导很关心他们,给他们分配了新房改善生活条件,但老两口已经习惯了这样节俭的生活。
老二李夏清告诉记者,看到革命了一辈子的老两口如此节俭,他们的孩子很难过。他说他的一个朋友从秦皇岛出差去沧州,顺便去看了老人。他回来后抱怨说,做儿子太没劲了。李夏清说,朋友不认识老人,老人总以为自己是普通人。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没必要特殊化。于是孩子们想方设法帮他们换家具,装修房子,但老两口不领情。他们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幸福。
老人的女儿李霞,1986赴美留学,现在是美国一所大学的公共管理教授。李霞对父亲淳朴朴实的生活有着更深刻的感受和欣慰。她老公是美国人,1994她带他回国探亲。在沧州她父母的家里,这位美国人惊讶地看到中国高倩一家人的生活水平。在中国,他经常去别人家做客,讲学,在各种场合与别人打交道,对当时中国的国情有了基本的了解。他不敢相信他岳父在中国“高倩”的家竟如此破旧。连普通市民的条件都满足不了。来中国之前,他听过太多中国一些官员腐败的故事,但他知道他的岳父是百分之百清正廉洁的。这个外国女婿对岳父充满了敬意。
不久前,李霞在美国一所大学做了一场关于中国的讲座,谈到了中国官员在民众中的形象。她以亲身经历提到了父亲,提到了父亲义无反顾与腐败作坚决斗争的一生,提到了父亲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一生。她说,中国存在腐败问题,但仍有很多干部坚持公正廉洁。当她讲完时,所有在场的人都为她鼓掌,为她有这样一个骄傲的父亲。那一刻,李霞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骄傲和解脱。
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已经很难了。但是,一个人一辈子坚持一种伦理,穷其一生,不屈不挠,那就更难了。
据其子女介绍,老人生前从未想提及自己过去的功绩,但经常向子女讲述过去党员干部无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他说,解放初期,天津地委就设在杨柳青镇。当时大多数政府官员没有家属,住在食堂。虽然很辛苦,但是没有人抱怨。所有政府官员都穿他们自己染的灰色布衣服。平时他们下乡都没有车,有时候去一个很远的县几百里,几天。那时候工资制度刚刚实行。虽然大家的工资都不高,但很多同志还是从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省吃俭用,支援抗美援朝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平时连一个信封一张信纸都不便宜,公私分明。李克才对自己和孩子都很严格。
李克才一生确实没有留下什么财富,但他一生清正廉明的高尚品格,才是一个真正* * *党员的本色。他一生敬业无私,勇于反腐。他的一生光明磊落,显示了党员的正直和廉洁。他一生追求真理的正直,以身作则,淡泊名利,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都是他留给后人的无尽精神财富。
一个人得有多少钱才算有钱,缺多少钱才算穷?美国人哈里·克罗斯比说得好,“一个人拥有多少财富,应该根据他不需要什么来估计。”物质上追求的越少,内心可能就很富有,哪怕每天住在简陋的房间里没有车。因为和那些身家上亿,还贪得无厌的人渣比起来,他不需要太多东西。
正是因为一生贫穷,李克才的名字才在沧州人中间口耳相传。
正是因为他一生的“财富”,李克才这个真正的党员才会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