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适合什么年龄的人参加?

禅修学员,老少皆宜。佛教讲“见性”。什么是“性”?是“心性”,也就是修养。佛教有七个字:“见自然,救世界,悟万物。”看到你的心灵叫做“往里面看”,意思是你得想到一个探照灯来照亮你。你首先要能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这是一种非常客观的培养方法。佛教修行有三步,称为“戒、定、智”。戒律是有所为,不说谎,不杀生,不做坏事等等;我不会被一切所扰,即使泰山崩于,我也不为所动;智慧,从戒和定开始,会逐渐产生智慧,也就是所谓的“定智双修”。不确定就产生不了智慧,有了智慧之后才能更好的安身立命。佛教是非常深奥的古典哲学,佛教是非常严格的宗教形式。这样,“佛”就包括了三样东西:佛法、佛学、佛学,包括家、学、教,形式是最完整的。

儒家是“人道”,佛教是求“佛道”,道家是穷(不善沟通和调查)“天道”。“人本”“佛道”相对明确,但什么是“天”?天道应该包括很多东西,比如“天道、天意、天命”。它的含义不是迷信,而是天或自然的规律,包括我们已经知道的和我们还不知道的。儒家叫“心”,佛教讲究“明心”,道家追求“炼心”。这背后,儒家讲“治天下”,道家讲“治身”,佛教讲“治心”。

总之,虽然儒、释、道对世界的研究存在一些差异,但经过长期的演变,儒、释、道在中国相互渗透、相互同化,在某种程度上三教合一。少林寺有一块供奉释迦牟尼、孔子、老子的地方,对联上写着:“百家争鸣,诸法统一;三教合一,九流同源。“少室山也有一副对联:“分天地,教儒释道,终成一路”,总结的很好,就是说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出发,但最后都能达到* * *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