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的市场前景

浅谈观赏鱼的发展前景及对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观赏鱼的养殖已悄然融入许多人的生活,人们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陶冶了身心,陶冶了情操。目前,在一些国家,观赏鱼养殖的规模越来越大,我们应该利用各自的优势,发展养殖和贸易来饲养观赏鱼。

殖民化已成为渔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纵观近年来国内外观赏鱼的市场情况,可以看出观赏鱼的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社会环境,观赏鱼养殖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一、观赏鱼市场和观赏鱼养殖的现状

观赏鱼一般可以分为五大类:金鱼、锦鲤、热带鱼、其他淡水观赏鱼、其他海水观赏鱼。约有1600种观赏鱼在交易。淡水观赏鱼主要来自东南亚国家、新加坡和中国。海水观赏鱼主要来自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斯里兰卡、加勒比海、肯尼亚、毛里求斯以及红海沿岸国家。观赏鱼出口量居亚洲首位,供应量占全球总量的50%以上。欧洲淡水观赏鱼的主要出口国是德国、比利时和荷兰;海水观赏鱼的出口国是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中国以淡水观赏鱼养殖为主,以出口贸易为主,199年出口额232.2万美元,占世界观赏鱼出口总额的1.4%,进口额22.4万美元,仅占世界进口总额的0.09%。广州和上海是主要的进出口地区。中国金鱼享誉海内外,中国在国际观赏鱼市场的参与度也在逐步提高。

二、我国观赏鱼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潜力

1,我国观赏鱼养殖技术仍以传统养殖方式为主,技术含量低,行业不稳定。养殖金鱼出口合格率(1999年统计)仅为5%。多年来,观赏鱼养殖技术、市场开拓、产业发展都源于渔民的摸索和积累,缺乏引导和扶持,甚至缺乏自己的特色。栽培品种,质量等级低,形状颜色无特色。观赏鱼出口不畅,观赏鱼市场活跃,但始终无法形成规模。观赏鱼养殖科技水平低,发展潜力大。如果把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当作潜力,尽快提高观赏鱼养殖的科技水平,我国观赏鱼养殖将出现新的局面。

2.缺乏行业组织,盲目生产,行业内信息不灵,对国外观赏鱼市场情况把握不足,碎片化现象已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内部竞争讨价还价,让外商坐收渔利。观赏鱼的市场需求将会增加。如何组织好观赏鱼生产,占领观赏鱼国际市场,是亟待探索的课题。

3.我国观赏鱼出口包装技术差,产业规模小。我国观赏鱼年出口额超过6543.8+亿,占世界出口额的十分之一,但出口额只占世界出口额的654.38+0%多一点。因为包装技术差,不熟悉国外市场,进出口存在转口贸易或代理的现象,大部分利润很容易被外商拿走。

4.观赏鱼养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产品流通市场不畅。近年来观赏鱼养殖的热潮,迫切要求建立集鱼苗、饲料、防病、营销于一体的观赏鱼养殖服务体系。

5.从事观赏鱼养殖的专业人才缺乏。强大的水产养殖专业队伍是观赏鱼养殖发展的可靠保证。

三,发展我国观赏鱼的对策

1,不断引进优良品种,提高档次。要优先发展中国特色观赏鱼——金鱼,提高出口合格率,开拓国际观赏鱼市场。科学系统地整理、总结、研究传统养殖技术,建立金鱼原种养殖基地,科研与普及相结合,研发、推广、利用科研成果,大力倡导观赏鱼科学养殖,为生产者提供信息和指导,使休闲观赏鱼养殖长久不衰。

2、理顺产销体系,避免不合理的国内价格竞争。建立健全我国金鱼和观赏鱼进出口机构(或贸易组织或中介组织),协调产销各环节出口价格,使养殖生产者和出口营销者获得合理利益,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同时协调外部供应价格,提供国内外市场信息和服务,做好组织生产和收购工作。

3、进一步改进包装技术,提高运输成活率。加强科学管理,实施检验检疫,确保观赏鱼进出口顺利安全。避免引进品种时病毒和细菌的入侵,保护观赏鱼产业。

4.扩大观赏水生动物出口品种,开发具有长期竞争力的观赏鱼品种和其他珍稀水生动植物,以扩大出口创汇。

5.观赏鱼产业化。观赏鱼产业化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股份合作和家庭经营为基础,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优化组合,形成多种

特色产业链,以实现区域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推进观赏鱼产业现代化。要培育观赏鱼产业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强大推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为国际市场提供合适、优质的观赏鱼苗种,实行“十农一公司”的集团模式,加快观赏鱼产业发展步伐。

6.重视观赏鱼专业人才的培养,从一线挖掘和培养专业人才,在高校开设适合市场需求的相关专业,培养观赏鱼行业专业人才,改变观赏鱼养殖和生产现状,适应国际观赏鱼市场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