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已过,顺其自然。
生活真的很难,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
不知不觉,你的人生已经过去了一半。
渐渐的,不再那么多愁善感,不再沉湎得失,面对生活,更多的是来自岁月的顺从和尊重。
庄子说:“事顺,悲欢不能进。”
人到中年,才知道后半辈子最舒服的生活方式就是顺其自然。
01
近年来,病态的“养生热”开始流行。
一方面,忍不住忍受最贵最深的夜,无法拒绝各种垃圾外卖,间歇性暴饮暴食,持续自虐;
一边是枸杞保温瓶和医学养生书籍,停不下来的保健品和保健仪器,处处小心。
放纵欲望时没有节制;过度保护是没有原则的。
《庄子·养生之道》说:“治者以为经能护体,能全生,能养亲,能经年。”
意思是人要顺应自然,合理处理人与外物的关系,不要拼命追求外物,这样才能保护自己的生命,保存自己的自然,保存自己的精神,享受自己的生活。
不要勉强,顺其自然,适度,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97岁去世的国学大师季羡林谈及养生之道,直言有“三不”:
不挑食,不过度运动,不交头接耳。
他主张“按照科学规律,顺其自然”对待自己。
回顾季羡林的一生,有顺境,也有很多坎坷,也受到了非人的待遇。
如果不是顺其自然,陶冶心性,很难想象他能这么老。
懂得顺其自然,克制欲望,科学适度对待身体,自然健康的人。
与生理学的自然规律相反,用力过猛实际上是有害健康的。
02
不是每一朵花都能开花结果,也不是每一条河流都能奔向大海。
不是每个人的生活都能一帆风顺,也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幸福美满。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起起落落。
学会顺其自然,才能安而不乱,清静舒适。
王阳明就是这样。
出身书香门第,早年读书,科举失利,后终于步入仕途。然而,他却因直言不讳而被判入狱40年。
出狱后,他被贬到贵州隆昌,做了一名小官吏。
一路上,他躲过了政敌派来的几次暗杀,历尽艰辛逃到了龙场。
当时的龙场是一片惨绝人寰的野死,地处偏僻,疖子众多,交通不便,很多人死在这里都回不来了。
而王阳明却一点都不抱怨,他随遇而安,面对困难却很坦然。
由于没有地方住,他自己建了一个小屋。一到下雨,小屋就湿漉漉的,难受极了,他就住在一个山洞里,这个山洞后来被称为“阳明洞”。
水土不服,三个追随者生病,王阳明就照顾他的追随者,给他们做饭,唱歌,讲故事。
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他自己种植作物,并把汉族的许多先进的农业和建筑技术带到了那里。
王阳明后来回忆说:
“我在外地两年了,也受过毒害,但安然无恙。这是因为我一直保持着积极的心情和乐观的态度,不像别人那样悲伤和沮丧。”
人生艰难曲折。
顺其自然,活在当下,你可以在失意时更从容,在烦恼时更从容。
王阳明说:“顺其自然,为所欲为而不逾矩。”
看淡一切,顺其自然,不要纠结,内心才会安心。
03
江洋说:“如果一个人不想爬得高,他就不怕跌下来。他没必要去碾压别人。他可以拥抱纯真,变得自然,专注于自己能做的事情。”
生活就像爬山。你一直仰望山顶,却走不好。
顺其自然,才能扎扎实实的专注当下。
江洋一生醉心于文学创作,潜心钻研,出版了许多书,但很少做“无用”的宣传。
就算出版社有意邀她出山,她也会严词拒绝:“我交了稿子,怎么卖书不关我的事。”
她不想和任何人争论,也懒得和任何人争论。
她自称“一滴清水”,而不是“吹泡泡的肥皂水”,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计较虚荣心和名利。
关心的事情少了,纠结的欲望少了,做事更专注了,事情往往就成了。
因此,江洋先生在96岁高龄时,深思熟虑,满怀激情,写出了《行走在生命的边缘》这样一部杰作。
老子曾说:“夫才不争,故无特殊。”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喜欢争名夺利,争面子...
其实,越是拼,越是计较,越是失去一颗纯洁的心,越是不纯洁,越是容易失败。
顺其自然,成了最聪明的求索方式。
清朝大臣左,一生不熟悉权力斗争,不拉帮结派,只埋头于事。
左更感兴趣的是如何把事情做好,而不是李鸿章在官场上为所欲为的手段。
两个人最后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左收复新疆,成为后世人人称颂的民族英雄。而李鸿章则几乎倾家荡产。
放下无谓的争执,多一点对外界事物的附和,多一点对自己内心的尊重,多一点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关注,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凡事不要想太多,顺其自然,清风自来。
▽
禅师吕慧曾经说过:“当你快乐的时候,你会找到内心的平静。尽我所能,顺其自然。”
想你所想的,做你想做的,跟着自己的心走,不刻意强求,这才是最微妙的做人方式。
生活真的很难,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
得与失,悲与痛,与其纠结悲伤,不如学会一笑置之。
完成不了的工作,就放手;
放慢无休止的娱乐;
未完的人情,打住;
你不能停止生闷气,休息一下。
正如赫尔曼·黑塞所说,“顺其自然,不要问你能得到什么。”
愿你后半生总有闲暇,看庭前花开花落;有个兴趣,看天上的云。
* * *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