氪玩家靠“芒”。恒驰会造车吗?

上周我们说恒驰摆脱了PPT造车阶段,拿出了几个实车模型给人看设计。还有他们的量产,这个人民币玩家是怎么靠氪气一口气做出六款的?

这里是恒驰烧钱的地方:

稍微懂一点造车的人都能感觉到,精密制造没有一丝严谨感,有的只是地产里惯常的铺张和做事迅速的粗暴。这种对工业设施和品牌风格毫无顾忌的造车理念,估计只有对造车一窍不通的小学生才敢想出来。

但是,谁告诉那个这么想的人当中有一个叫许家印的呢?既然有钱,只要敢想就敢做。仅2065438+2009上半年,恒大就开始了频繁的收购、入股、合资、投资、建厂,电机、整车、电池甚至经销商。欢迎各种公司,只要有利于自己造新能源汽车,能用钱解决的都不算什么。

7月27日,负责造车业务的恒大健康甚至更名为“恒大汽车”,并宣布:“新能源汽车已成为集团最重要的业务。本集团全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业务,构建了涵盖动力电池、动力总成、先进整车制造、汽车销售、智能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在各个关键环节拥有顶尖的核心技术,实行全球一体化研发模式。在中国、瑞典、德国、英国、荷兰、奥地利、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协同研发,力争在3-5年内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听听这语气。不看财务报表的,不知道恒大健康2019年亏损33.65438亿元,占亏损总额的三分之二。

也就是说,汽车业务“拖累”了恒大健康的整体业绩。

但恒大不同意,称新能源汽车业务处于扩大投资阶段,硬件购买、资产投资、R&D投资等相关费用和利益属于正常支出;1年后卖车,造车收入将超过目前养生谷的业务,成为恒大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简单来说就是“我有的是钱,可以随便烧。我烧的是前期投入,后期肯定赚的更多。”

关于设计,前面已经提到了恒驰是分层次选拔设计师的。如果能做一个程序,还能出“汽车101”。最后挖到了很多人才,也是梦幻阵容。但稍微懂点设计的人都知道,汽车设计很大程度上靠团队合作,两三个灵魂人物也差不多,还得各司其职。

无论恒驰如何选拔,剩下的15顶尖设计师大部分都是负责外形设计,他们之间如何协调,如何达成品牌形象的统一意见,如何帮助恒驰共同培养一个顶尖的设计团队。这些问题感觉恒驰现在已经不在乎了。

一个大写的“芒”字贯穿始终。

这让我产生了一个很大的疑问。一个靠砸钱买、拼凑资源的车企,真的能做出一个像罗老师所说的“解决方案集成商”那样优秀的汽车品牌吗?

许家印花了一年时间飞了7个国家,18个城市,拜访了几乎所有你听说过的汽配巨头,最后拿到了真正打动你的硬通货或者营销资料?

当各大媒体都在用“震撼”来形容恒驰新车的外观时,除非你根本不在乎车,只想看看恒大跨界做什么,否则很难不质疑恒大的态度,甚至其真实动机。

对于这种造车“房”势力来说,所谓造车,恐怕也只是一个借口。

再说了,就算车真的能造出来,那后续的销售售后呢?品牌的持续运营呢?恒驰真的考虑过那么多吗?

还是做出更宏大的承诺,就像目前的恒驰?

下周继续说恒大造车。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