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勤奋充实每一天?
人们常说,勤奋是发展事业的唯一途径。孔子反对“终日食而不专心听”的生活态度,孟子则把四体不勤的人视为不孝。历代家训中* * *有一个重要内容,那就是“勤训”。
商人只有勤于经商,才能赚大钱;当官勤政才能造福百姓,懒惰必然让百姓遭殃。
同治四年(1865)十一月十三日,曾国藩夜读王惠祖《学待假说》,深以为然。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读《乔治的药字》、《学会治疗假说》、《王龙庄的惠祖先生写的梦录》等书,一直读到二更。他的《永训》教导后人的文字,语言实用,可以作为范本。最近几个月我很懒。除了下棋看书,我每天都很懒。我已经被很多公务耽误了,看王公的书也不觉得毛骨悚然!”曾国藩同意王的"为官以勤为先"的观点。
曾国藩对“勤”字也深有体会。在他看来,“勤”字是人生的第一要义,是修身、齐家、为官、治国乃至天下的前提。他认为,古往今来,圣贤豪杰屹立于世,成就斐然,皆因“勤”。如果一个人勤奋,那就没有什么是他做不到的,否则他将一事无成,甚至可能导致灾难。
曾国藩曾把治学之道概括为八个字,即“八德”。第一个是“勤奋”,他认为是最重要的一个字。所以每当他同时谈到几个词的时候,他总是把“勤”字放在第一位,比如“勤政廉洁”、“勤政审慎”。后来,他写了三个当官的谚语,叫做“勤政”
字为四旬斋写了注脚:“手和眼无处不在,我已疲惫不堪,日日夜夜,我已厌倦知道它。”
曾国藩不是什么人才,所以能取得如此丰功伟绩,可以说全是“勤”字所致。这与他勤俭持家的家风密切相关,但也是曾国藩自身修养的结果。
在所有能促进人成功的因素中,“勤奋”二字必不可少,同时又能不受先天条件的限制。人们常说“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曾国藩说,官居要以“动诚明”四字为主,其中“明”字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其余三字可从学习中习得。“勤”字是践行一切事业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尤为重要。
学者曾国藩认为,除了“勤”,别无他法。勤能补拙,点点滴滴,锲而不舍。他从小就养成了每天读书的习惯,即使参军后也没有改变。他教导他的士兵,“勤”字的意义在于平日勤于训练,勤于管理事务。如果你有一点空闲时间,你将永远不会停止阅读。
曾国藩掌管湘军和淮军。这么重的职位,他每天还能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写字。他的书信、书信、家书、批文、日记几乎都是自己写或删的,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几万字。恐怕他从家里写的信最多。自从他跟沃伦学习以来,他几乎从未停止过写日记。他的日记也有好几种,比如《一个缺口的影子》、《一对茶夫妇的故事》、《阙斋日记》等。流传下来的只有654.38+0万字,他写的奏疏和评论更是数不胜数。这种好学的习惯到了米都的年纪。在他去世前一年,他写了几首诗和十多篇文章,其中《湖南郑文序》和《重刻明柯文序》描述了自古以来文章的起源,并有精辟的见解,是不朽的杰作。去世前一个月,他还为湘军后期名将刘松山写了墓志铭,但因病未能完成手稿。
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曾国藩得到了以下认识:盛世拓荒传统的英雄,以虚心为第一义,末世英雄,以实干为第一义。他认为清朝处于动荡的末世,把自己比作扶贫济困的英雄。如果他想完成他平定天下的野心,他必须勤奋。
基于这个道理,曾国藩真的很努力,最后以“勤”字收场。即使偶尔不够勤奋,也要深刻反思,做出弥补。
同治元年(1862)八月十九日,他在日记中自责道:最近几天,公务上不是特别用心,来访的人多了,兴趣也比以前散漫了。军事、官僚、薪俸、文化事务,每一天都要尽力进步,因为一天不进步就是一天退步。以后,我会每天多关注公务,多看看家人,多了解情况;重视军事,从教将军、督察练起;关注薪酬这件事,从人的数量入手;重视文献,从收集古训开始。每天中午前多关注公务和军务,下午多关注报销,晚上看文学。
曾国藩工作努力,在担任直隶总督时最为突出。1869年初,他去北京看他。这是他离开北京后第一次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当时,直隶虽是京畿重地,但吏治腐败难见,官员玩腻,官司堆积,民怨沸腾。所以曾国藩一上任就主动整顿吏治。吴桥知府王恩照、曲阳知府万恒泰、武强知府、迁知府周培进、冀州知府宋秉文、宝安知府李作堂、淮安知府顾洪德,这些人都懒于理讼。曾国藩把所有邀请他们的人都革职了,并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整顿,这使官僚和民风为之一振。
任直隶总督时,曾国藩最头疼的事就是处理积压。根据吴汝纶的记载,曾国藩处理了同治八年四月至十一月的积案,从4019l结案新旧案,同治八年十二月至同治十年十月,加上***二十四月闰月,共结案90155件。前期平均每天180多例。在他的倡导下,直隶吏治迅速改观,清廷称赞曾国藩“认真、管民风、整顿扎实,努力帮助我们学习。”
从曾国藩的生活作风来看,“勤”字是他成功的主要秘诀。曾国藩说,勤政之道是“精力虽八分,用十分,力量虽十分,用五分。”勤奋没有止境,越勤奋越好。“勤”字不仅可以累加,还可以鼓舞士气,振奋精神。
他把“勤”字的表现概括为“五到”: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到了就巡寨,跑军巡营,访贼地。那些在心中的人,所有的事情都是苦心分析,大小组织总是清楚的,也能分个差不多。看人的话,要认真仔细的看。伸手之人,视人之长,事之关键,以备忘之用。口说无凭,让人做事,既有公文,也有苦口婆心的规劝。后来他总结了“三勤”:勤于观察,环顾四周;足下精进,事事充满血性;勤奋,努力思考,开动脑筋。
这“五至三勤”是曾国藩对“勤”字的深刻体会,并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纵观自己的仕途,无论做什么,“五到三勤”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曾国藩的四大弟子之一吴汝纶经常陪着他,每隔一天去看望他。后来吴汝纶当了知州,曾国藩教导他,做官的方法无非是“勤慎”二字,“勤”字是基于个人的考虑和细节。曾国藩什么都亲力亲为,从而保证了一切都能保质保量完成,几乎没有疏忽。另一方面,李鸿章告诫吴汝纶,他不必亲自过问小事。
吴汝纶比别人优越,但他仍然认为曾国藩更通情达理,所以他决定以他为榜样。
但是过了几天就受不了了,辛苦程度真的超出一般人的承受能力。事实上,“勤奋”
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所以不是秘密。就看你有没有毅力去做了。
可见,亲自动手,勤勤恳恳并不难,但要永远勤勤恳恳,除非你有极大的毅力和坚定的志向,否则很难坚持下去,而且还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曾国藩很注重养生,但他一生努力,最终还是得了大病。所以“勤”字也要有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