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如何计量时间的?

主要有16小时制、10小时制、100小时制、12小时制和随佛教引进的60分法。

在漫长的历史中,出现了许多计时系统,产生了许多名称。一般来说,日出时可称为旦、灶、朝、辰,日出时可称为夕、暮、晚。太阳在正中时,称为中天、午、亭午,近中天时,称为角,西时,称为昼、日。日落之后,便是黄昏。黄昏之后,由人决定。人定之后,便是子夜(或称子夜)。午夜过后,鸡叫了。鸡鸣之后,是懵懂平淡——这是天已经亮了的时候。古人一日两餐,最后一餐在日出之前,称为吃饭时间或吃得早;日晷之后,日落之前是开饭的时间,这个时间叫“时”。

早在商代,古人就发明了计时仪,其原理是在地上竖立一根长杆,通过影子长度的变化来判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