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养生智慧
□ ?湖山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一个“保持节俭”的概念,也叫“节约保养”、“节约照顾”,是人生管理的重要方法。老子认为道产生万物,万物有其生命周期。人是道制造出来的神器。只有细心呵护,小心使用,注意保护生命,才能达到健康长寿。人对生活的管理要“富贵”,一方面要不断储蓄,充实精力;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珍惜使用和减少能源的消耗。这种养生思想符合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原理,对中国的养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1.生活是一盏灯,当油用完了,灯就会熄灭。
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九章中说:“治人与自然,不必吝啬。”我说的“节俭”是珍惜的意思,“节俭”这个词也被训练成了“节俭”。意思是:没有什么比拯救和管理世界更重要的了。
传说老子有这样一句话:“人生之期,以百年为限,顾念者将千岁。如糊、小灯芯、大耳朵。大家说的都很多,我说的很少。大家都很烦,我记得很少。每个人都很紧张,很暴力,但我不生气。我不是厌倦人事,我是淡然自得。我认为长生不老的药在世界上是未知的。”(参见陈鹤源《丹道修炼养生——武当丹道延寿图》)
老子说:人生的寿命到你100岁就结束了。善于“拯救”生命的人可以活得更久。人生就像一盏灯,点亮时间的长短有一种管理智慧。如果灯芯挑得小一点,点得弱一点,那么消耗的药膏就会少一点,寿命就会长一点。如果灯芯挑得太大,点得太亮,那么药膏很快就会用完,油用完了,灯也干了,生命也就很快消亡了。
老子认为“救”命很重要,一是“救”,二是“护”。“俭”即“俭”,是“俭”的意思。“守”可以沟通老子所说的“守”,即“守静”、“守柔”、“守中和”。“我言少”、“我记少”、“我不怒”、“我人事不倦”、“我不修君臣之义”这几个字,都是对生命的节俭和保护,世界上没有人比我更清楚。这就是长寿的秘诀。
宋徽宗和赵霁评论《道德经》说,“聪明博学,天道也。思动,人也。动与静之节,省去了思考的疲劳,所以管人。不是很聪明,不是满腹经纶,所以物是天成,这叫黑暗。天脏之时,以肾为物,立于无贷之园,富于智慧,则民自然治。”
宋徽宗认为,天有智慧和洞察力,人有动态的行为和思维。适当的运动可以节省体力,不要想太多就不会太累。这就是修身养性的道理。不把智力发挥到极致,不穷尽一切智慧和知识,统治世界,是老子思想的内涵。天一穴位于脏腑,注意保养肾脏,身体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断提高智慧,爱惜使用,可以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符合自然规律。
二、节俭的艺术——增加精神,增加欲望,增加食物。
老子“俭”的基本方法是俭,俭,俭。这是人们为了省钱和管理生活必须做的三个方面。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做“减法”,通过减少脑力支出、个人欲望和过量进食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存钱神”是存钱的第一要义。少花钱就是增加,“增精神”就是爱惜精神,节省精力。老子说:“大声音是听得见的。”人要少说话,更不要大声说话,因为大声说话费力。他还说:“话多算穷,不如留中间。”话多了容易惹事,还是保持内心的沉默为好。从养生的角度来说,老子的这两句话讲的是“养精蓄锐”,意思是人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浪费自己的精力。
唐朝的名医孙思邈活了100多岁。在他的养生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人的长寿在于节”。瓶,也就是压制。他认为人的精、气、神都是有限的,只有尽可能地克制消耗,节约能量,才能长寿。
其次,要“增欲”,人要清心寡欲。老子曰:“五色致盲,五音聋,五味爽,驰骋猎狂,稀货害人。”这是一个圣人谁不关心他的胃,所以他去另一个地方把这个。“意思是五颜六色使人眩晕,嘈杂的声音使人耳聋,美味的食物使人失去味觉,奔跑和狩猎使人疯狂,稀有的东西使人行为恶劣。所以圣人只求知足,不追求感官享乐,摒弃外在诱惑,只获取有益身心健康的东西。
我不提倡禁欲,但我提倡禁欲。人要少思考,少欲望。他们想多了,就会怨恨太多,欲望太多,就会失望太多,不仅会伤害身心,还会导致健康长寿。
《太平广记》说:“修生之道,不累,除嗜欲,与神和谐。”养生之道就是改掉不良嗜好,改掉太多欲望,珍惜精神,保持平和心态,才不会伤害身体。
再次,要“少吃”,不要吃太多。老子说:“也在道中,说是多余。”意思是:从养生之道来说,吃饱了再吃会增加身体的负担。老子的说法是科学的。吃得少了,体内剩下的“食物毒素”就少了,也会减轻胃、肠、肝、肾、心脏的负担。
老子也说过:“少则得,多则惑。”拿的少可以得到的多,贪的多就会迷茫。营养学家赵霖教授说,他和那些长期居住在广西巴马的老人一起吃饭,老人吃得很快,不是因为他们吃得快,而是因为他们一顿饭吃得很少。目前世界长寿人士和研究人员都接受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吃得越少越长寿”的观点。不控制饮食,大吃大喝,就会生病;贪吃的人容易死。
第三,早服务,早服务,早受益。
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九章中说:“夫吝啬,谓之早服。”从油灯的管理智慧中,我们知道了生活的管理智慧。既然明白这个道理,就要趁早服用,尽早付诸行动,因为早点服用可以让人更健康,更长寿。
唐代名医孙思邈(581-682)也用油灯的形象来诠释养生的“俭”。他认为人的本质就像油灯里的油,生命的活动就像灯的光辉。每个人的油量都差不多。如果不注意节约,就像一盏大灯芯的油灯,油很快就会用光,寿命很短。如果注意节约,就像用小灯芯,油用得慢,灯灭得慢,寿命自然延长。
关于节俭的要领,孙思邈认为要节制房事,心要静,心要无妄想,耳要无妄想,少想,少欲,少忧,少行善,少作恶,不计较名利和是非,最大限度地减少本质的损失。
中国历史上从秦始皇到末代皇帝溥仪共有335位皇帝,这些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41岁。按理说,皇帝的生活和医疗条件是最好的。为什么他活不长?除去非正常死亡的因素,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普遍过度劳累,做皇帝的负荷和压力远远超出常人的想象和承受能力。秦始皇每天要读120斤竹简才能休息,朱元璋平均每天要读200多份奏章,处理400多件国事。第二,皇帝后宫美女三千,嫔妃成群。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做爱,消耗了太多的能量,严重透支了身体,已经伤害了他们的生命力。第三,心理压力大。皇帝处于权力中心,权力斗争非常残酷。既有皇族之间的勾心斗角,也有君臣之间的互相猜忌,导致皇帝产生猜疑、紧张、嫉妒、焦虑、易怒等不良心理。
现代社会还有一种反科学的生活方式,就是“年轻时拼命赚钱,老了花钱保命”。年轻的时候,你用过多的体力和脑力去赚钱,破坏了身体的平衡,导致免疫力下降,产生了很多根源,然后你用赚来的钱去治病救人,恢复健康。要知道,透支太多,完全修复是不可能的。金钱买不到健康,也买不到生命。只有科学地管理生活,合理适度地使用体力和脑力,才能过上安全健康长寿的生活。
老子“省吃俭用”的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生活管理方式。它让我们知道,上帝是最公平的,它给每个人的燃料都是一样的,在人生的旅途中没有加油站。对上帝给你的油量要“节俭”,这样生命之灯才能点得更久,而不是更亮。这是老子给你的养生智慧,是“弱胜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