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时节,数九寒天,吃两样东西,喝两杯茶,调养好两个地方,健康过冬,少生病。

二十四节气:“十二月节,月初寒气尚小,故阴天半月大。”

小寒在3月9日左右,这标志着一年中最冷的一天的开始。

“九九”又称“冬天的九九”,是我国冬天的民间节气。

在民间广为流传的《99-99解寒歌》;

1929年不拍;

3949年走在冰上;

59和69,沿河看杨柳;

79河结冰,燕子89年来;

99加19,到处耕牛。

民间谚语中也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的说法,可见小寒时节保健进补的重要性。

1,山药

山药,入肺、脾、肾经,味道鲜美,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具有健脾胃、滋肾、补杨琪的作用。

平时便秘、咳嗽、体虚的人可以多吃些山药,可以补充身体,有助于身体健康。

所以,在小寒季节,吃点山药,健脾胃,打好进补基础。

2.芝麻

《本草纲目》记载:“服用黑芝麻百日,可治百病。”

一年,身体油光发亮不饿,两年,黑白分明,三年,牙齿脱胎换骨。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中老年人。

这时候多吃些芝麻,富含钾和维生素e。

它能稳定血压,保护心脏健康,增加血管弹性,预防心血管疾病。

1,黄花庙叶红茶

九个冬天,加上一个进补的季节,是对胃最大的考验。

而黄花庙能促进胃的运动,对各种类型的胃脘痛都能清热润胃,消炎止痛。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广谱抗菌、杀菌作用,是很好的抗炎药物,尤其是胃炎,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黄花苗性寒,建议大量饮用。发酵后寒性降低,适合冬季养胃,预防胃病。

2.金麦须茶

冬天主要的“藏”对应的是人体内的肾脏。

所以说“冬天是补肾的最佳时节”,此时泡一杯金麦须茶。

金麦须又名玉米须,具有利尿、消肿、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可以排除肾脏内的毒素,减轻肾脏负担,是滋肾的好选择。

1,保护好头部

中医认为“血遇寒则凝”,所以在微寒季节进入一年中最冷的阶段,更要引起重视。

头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中医也称之为“全阳之会”。

冬季保护头部不仅可以保护阳气,还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出门记得戴帽子和围巾,用温水洗头,出门前吹干头发。

2.保护你的脚

寒为阴邪,易伤肾阳,危害健康。

人们常说“寒气从脚开始”,脚的温暖可以抵御寒气的入侵。

肾经来源于脚底,做好脚部工作也是对肾脏最好的呵护。

出门的时候,脚要保暖,晚上尽量泡脚。

用38℃-40℃左右的足浴水抚摸脚踝,直到身体微微出汗,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

泡脚的时候,同时加点姜水或者肉桂水。

泡脚后可以适当按摩足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帮助睡眠。

第一,保证睡眠时间

冬天夜长昼短,很多人无法很好的掌握睡眠时间。

《黄帝内经》记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自然是健康的关键。

长期熬夜,身体免疫力下降,对各组织器官的负担都很大。

在小寒季节,要“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起得太早,损伤阳气。

冬天,白天短,夜晚长。睡觉时,避免着凉,少生病。

第二,控制情绪

冬天是一个压抑的季节,很多人很容易受到大自然的影响。再加上年底事情多,难免事情不顺利。

但是,一定要合理控制。俗话说“百病皆因气”。

一方面,人生气时,血瘀阻滞,肺气不升,肝不舒服,体质就会变差,疾病就会乘虚而入。

另一方面,室外温差大,血压波动大,血管容易异常收缩,如在情志类疾病中,加速动脉硬化,对血管健康不利。

第三,合理运动

外面很冷,人们也懒得运动。

不运动,气血就会受阻,身体新陈代谢也会变慢。所谓“生命在于运动”。

冬天可以做一些放松的运动,比如快走、慢跑、太极等。

值得注意的是,外出锻炼不宜过早或过晚,气温过低,不利于健康。

饭后半小时最好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运动,有助于养阳。

第四,少碰生冷食物

北方有暖气,房间空气比较干燥。

很多人喝凉水,甚至有人“以冷御寒”,吃冰淇淋,喝冷饮。

冷食会对人体肠胃造成很大的刺激,引起胃痛、胃酸等。

冬季保护肠胃,远离生冷食物,减少海鲜、瓜类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