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阴陵泉是治湿的要诀。
阴陵泉穴属于足太阴脾经,因其所在位置而得名。阴,水也。陵者,丘也。泉,水泉点也。此穴之名,意为流行于脾经地面的水和脾土的混合物,在此穴上聚集、积聚。这个点的物质是从地机点流出的泥水混合物,所以得名,是因为泥水混合物沉积在陷肉的这个点上,水溢出,脾土物质沉积在地面下部呈上翘的土堆状。阴陵泉的名称和含义与阴陵泉相同。是足太阴脉进入的结合点,是治疗湿的重要穴位。针灸认为,阴陵泉位于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缘之间的凹陷处。
湿邪有以下特点:第一,“湿邪为阴邪,易阻滞行气,损伤阳气”;二、“湿重浊重”;还有第三,“湿粘,不易加速”。此穴是治湿的重要穴位,所以治湿需要较长时间,适合长期调理。
《百证赋》中有“阴凌,湿气,脐盈浮肿”之说。在这个点上治湿,对于治疗水肿相关疾病有非常好的效果。张景岳说,“水肿等诸证,皆与肺、脾、肾有关之病,所盖之水为阴,故在肾,水溶于气,故标于肺,水只恐土,故造于脾”。阴陵泉是脾经的穴位,也是治疗脾经湿邪的重要穴位。所以取此穴治疗水肿,有健脾利湿的功效。临床上常与脾俞、中脘、关元等穴配伍,健脾利湿。《杂病穴法歌》中有“尿不能过阴陵泉”的说法。《神农经》也指出“阴陵泉可治小便不通”。此穴有健脾利尿的作用。经常按摩此穴可以治疗排尿困难,特别是对于老年性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
脾为痰之源,湿则积痰,犯于胃肠道则呕吐,肺浊则咳痰,留于中焦则饱胀厌食,清阳则目盲则头痛头晕,留于关节则寒痛麻木。阴陵泉穴是治疗痰湿的重要穴位,因此在临床上也常用于治疗头晕、头痛、呕吐、厌食、咳嗽咳痰、关节痛等相关疾病。在治疗头晕头痛时,认为痰湿会扰乱开窍,故银陵泉常与丰龙、百会等药同用,以祛湿化痰。在治疗咳嗽咳痰时,认为痰浊阻肺,常用银陵泉、凤龙、舒菲、定喘灵、宣肺、祛湿、化痰止咳。治疗呕吐时,常用阴陵泉、中脘、中脘祛湿化痰。治疗肢体关节痛时,常用阴陵泉、曲池、阿是穴祛风除湿止痛。
此穴位的保健方法:
针刺方法:直刺0.5 1.2寸。
艾灸:可用艾条灸或艾条灸。
按摩方法:食指中指指尖放在阴陵泉穴,顺时针按摩2分钟,再按摩半分钟,以酸胀为度,每日早晚各一次,两侧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