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舞向四面八方移动。
诗人杜甫小时候看过公孙大娘的剑舞,老了也看过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儿娘的同名舞蹈。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一诗及序中,他对公孙大娘舞剑作了真实的记录和生动的描绘。他对公孙大娘的评价很高,用了“一人得了冠军,垂头丧气”,“舞刀弄斧,无人能及公孙夫人”之类的话。那公孙太美丽,年前舞刀弄剑,四面招展。"。观众就像迷失在他们之间的山,天地来回移动,随着她的动作。就像射九天,在龙的翅膀前像天使一样迅速。她开始像一个霹雳,发泄它的愤怒,结束像河流和大海的闪亮平静。”这是杜甫记叙和描写公孙大娘剑术的生动诗句,也是他激动的心情。由此,人们可以领略到这位女舞蹈家健美的舞姿、高超的舞技、大胆的风格和感人的艺术魅力。它的舞蹈概况也摆在我们面前。你看,剑在台上闪闪发光,像夕阳下的大地;舞蹈矫健敏捷,宛如一群仙人飞龙;舞蹈开始,前奏的鼓点突然停止,仿佛雷公止住了怒气;舞到最后,我手中的剑影就像江海上平静的波浪。多么大胆、壮阔、惊心动魄的舞蹈,试图表达战斗的豪情,让台下的观众看得面无人色,眼花缭乱,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旋转。读这些诗,似乎公孙大娘还在舞台上为人们跳舞。
当时有许多人对杜理科赋给予了高度评价。直到晚唐时期,她还被很多诗人歌颂。郑周的《晋阳门诗》中有“公之术神奇”一句,司空图的《剑诗》中有“公惯擅楼下戏场,唤女爱戎装”一句,都是赞美的。就连被誉为“草圣”的大书法家张旭,也是被她灵动的舞姿所启发。300多年后,南宋时期,出现了舞剧《剑舞》。据说演的是鸿门宴的故事,一男一女上台跳舞。男角色在汉朝扮演项伯,女角色在唐朝扮演公孙大娘。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项伯为帝业立下汗马功劳,伯母名满文坛。何姿二庙很奇怪,我要让客人受欢迎。”汉唐联合的时候说谎乖戾是很自然的。但文人如此安排,称赞“伯母誉满文坛”,却也说明了公孙大娘在文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公孙大娘不仅以其独特的舞蹈技巧赢得了冠军,而且以身作则,培养了许多骄傲的学生,李十儿娘就是其中之一。她继承了公孙的技艺,灵光乍现,又被称为绝世无双。杜甫称赞说:“临颍美人在白蒂,依旧欢舞,依旧欢歌。”这不仅是对李师二娘的褒奖,也是对她老师教学成果的褒奖。很难说。今天舞台上单人和双人跳的剑舞,就像1000多年前公孙大娘的剑舞一样,但其传承关系不应被怀疑。中国很多传统剧目和现代舞剧(比如《丢西姆的故事》《大红灯笼高高挂》)都穿插了舞剑的人,可能也是受那种剑术传统的影响所致。
感谢杜甫这样的大诗人,他们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写作,赞扬了住在地下的女艺妓公孙大娘,并立下了丰碑,让人们通过诗歌观看舞蹈,欣赏其美。同时,人们也痛恨“四人帮”这种人渣,他们甚至想剥夺每个人享受这种艺术的权利。在他们的专制统治下,古典舞被禁止,国家舞蹈队被解散,留下了“梨园弟子散入青烟,还有一两个女乐手正在试图魅惑冷阳”的悲惨景象。粉碎“四人帮”后,这种古老的舞蹈获得了新生。汹涌澎湃的艺术长河,怎能被一小撮丑人阻挡?再看今天的舞台,刀光剑影,身着戎装、手持双剑的中国青年一代演员,正在创造性地表演着展现我们中华民族勇敢、坚韧、无敌、气魄的“刀光剑影”。杜甫悲叹的“歌已尽,慢弦快管已止,正欢时,悲来东方月初升,我一个可怜的老人,不知何去何从,只能在孤山上硬着脚,走向疾病和绝望”的悲剧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它是百花齐放的艺术春天。
"她舞动着她的匕首,从四面八方抽出匕首"。公孙大娘,舞技永存。公孙大娘,后继有人。从琳琅满目的现代剑舞技法中,我看到了中国社会主义舞蹈创作在古代优秀民族舞蹈遗产影响下的光明前景。
中国现代戏曲舞蹈中,梅兰芳借用太极剑创作了《霸王别姬》中的剑舞。中国舞剧《刀会》《盗仙草》中的剑舞有独舞和群舞,编舞丰富多样。
剑舞中的剑可分为单剑、双剑和刀匕首。一般单剑都有道钉,道钉分长短,长1米。舞剑时剑锋、狼牙灵活多变,使剑舞多姿多彩。剑舞帅气勇猛,形式丰富多彩。从动作变化来看,大致可以分为“立剑”和“走剑”两大类。《立剑》迅捷敏捷,静止时姿态沉稳清爽,雕塑感十足;“挥剑”动作不断,如长虹游龙,此起彼伏,又似流水,均匀而富有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