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保健养胃

中医藏象理论强调脾具有运化、清血和调血的生理功能,胃具有接收和分解水谷的生理功能。显然,中医所说的脾胃虽然涉及多个系统,但主要还是与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有关。《黄帝内经》说,“脾胃为粮仓之官,五味自表”。如果把人体比作一个国家,脾胃就是掌管粮库的官员,为其他脏腑的生命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支持,是“气血生化之源”。中医将脾胃称为“后天之本”,因为人出生后,依靠脾胃来运输水谷,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从而维持生命活动。

在保健方面,先天不足者可通过补脾胃改善体质,延年益寿;先天强壮,如果脾胃缺乏营养,也会生病,寿命缩短。在疾病治疗方面,脾胃与其他脏腑密切相关。无论哪个脏腑受邪,还是劳损内伤,久了会伤脾胃,影响食欲,导致气血生化不足。所以在疾病的治疗上,各脏腑的疾病大多可以通过调理脾胃,扶正祛邪来滋养。对于危重病人,甚至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说法。治疗疾病重在调理脾胃,是中医治病求根的重要体现。

在中医的基础理论中,脾胃位于中焦,是全身气机的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气一沉,就升不起来,五脏六腑也提不起来。症状多为头晕、腹胀、面色萎黄、少食后过滤。因此,宜健脾利清。胃下垂、脱肛、女性子宫脱垂等疾病主要用此法治疗。胃不和则健,主要表现为胃体欺凌、呃逆、呕吐、发热等症状,治疗要适当调理胃,减少不良反应。脾胃健康正常,全身脏气才能协调。确保自己精力充沛。所以中医有“治脾胃之法,不擅升降”之说。

民间有句谚语叫“人是铁饭是钢”“中年前胃养人,中年后胃养人”。饮食调养不仅是保养脾胃的关键,而且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观察,虽然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膳食资源丰富了,但损害脾胃功能,破坏后天基础的现象比缺粮时代更为严重。有些人长期暴饮暴食,吃得太多,导致营养过剩、肥胖等疾病。另一方面,有些人因为所谓的“减肥”而采取非医学的饮食方式,导致营养缺乏,身体瘦弱,气血不足,体弱多病,甚至年轻女性导致闭经。很多年轻人经常熬夜,第二天早上匆忙起床,没有时间吃早餐。久而久之,必然导致胆汁淤积,胃肠功能紊乱。最近“辟谷”又开始流行了。很多人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突然多日不吃东西,导致人体内细微物质缺乏,能量来源枯竭。这些举动与其说是养生,不如说是“伤命”。有的人还因为不恰当、不科学的禁忌,缺乏气血生化的来源;尤其是肿瘤患者在手术、化疗、放疗后,不及时合理补充营养,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也不利于干病后的康复。

作者: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