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往今来的“佛教”

现在有些所谓的“佛系青年”二十多岁就已经抑郁了,小心翼翼,悲观厌世,或者装成高人一等的样子。他们早已看破云烟,不敢争什么,还自称佛家,世间一切都放下了。据我所知,佛祖本人出身皇子,长期有美妻美妾,才谈得上“看透”。如果他一无所有,他从来没有成功过,怎么谈得上“放手”呢?其实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也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年轻人只有努力争取,才能修行,这才是这个年龄应该存在的“佛系”。

人在三四十岁的时候,也就是中年,是人生各方面的黄金时期,尤其是男性——因为他们相对成熟的比较晚,高峰到来的比较晚。道教认为女性每七年一个周期。七岁,他们是孩子;十四岁时,她们已初潮;二十一岁时,她们正处于怀孕的最佳阶段;二十八岁时,他们各方面都达到巅峰;三十五岁时,他们开始走下坡路;七四九岁的时候,很多都会经历更年期,然后就会自己照顾自己。而男性则以“八年”为一个周期。八岁的时候,他们刚刚懂事。十六岁就可以在社会上出生了。二十四岁,是做父亲的最佳年龄。三十二岁时,他们达到顶峰,然后在五十六岁时开始步入老年。所以三四十岁是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当然也有很多压力,老的少的,工作家庭都放不下。“压力山”塌了,所以常说中年男人不如狗,女人也是——而且老公不好是悲哀,太好了怕在外面鬼混也是心病。佛教的中年,应该是放下那些毫无意义的羁绊和烦恼,接受家庭和社会的责任,通过心灵的释放,走向人生的更高阶段。

?60岁以上,心态再好,也不能不承认自己已经到了人生的最后阶段,能活到100岁以上的寿星还是少数。身体和精神都在走下坡路。以前跑几公里,现在可能在五楼气喘吁吁。外面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给你让路,孩子甚至第三代都会飞走。年轻的情侣总是在一起,年轻的时候觉得很烦,但是老了都成了习惯。一旦其中一个先走了,剩下的会很难过,连吵架的人都找不到。这是佛教真正的时刻。我忙了大半辈子,为名利奋斗,为各种欲望和目标奋斗。现在我要学会如何放下这些外在的东西,而不是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欲望和野心。

每个年龄段的所谓“佛教”都有自己的不同。年轻的时候要全力奔跑,而不是“为新词拼命说”;当你进入中年,你必须学会在家庭和工作中找到平衡;到了老年,要学会放下,不要再有那么多的欲望和执着,最好安静、睿智、平和地走完最后一程。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