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男人是野生动物,女人是筑巢动物?

首先,作为一个人,他应该有很强的野外生存能力,就像自然界中独自觅食、独自战斗的野生动物一样。从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恶劣的原始社会开始,男人到外面打渔狩猎,以获得最起码的生存权;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男人要建功立业,才能赢得名利;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商品社会,男人都要在外打拼。这个时候,追求地位和财富仍然是男人首要的生存法则,这和自然界的野生动物总想以山为王是一样的。甚至在《圣经》的开头,当上帝创造人的时候,亚当就被告知,他将不得不工作一辈子以从地里获取食物,他将不得不挥汗如雨以维持生计。我们常说,男人要以事业为重。男人眼中的事业,就相当于野兽眼中的食物。对于到处觅食的野生动物来说,得到的食物越丰富、越丰盛,它们就越强大、越霸道。对于在外打拼的男人来说,事业越成功越辉煌,越有成就感,越有异性缘。因为,千百年来,女性择偶的天平一直倾向于那些有地位有财富的成功男性。因此,这些生活在野外的男人被迫一直专注于他们的事业。事业是男人的基石、脊梁、擎天柱。没有事业,一个人就像没有地基的房子瞬间崩塌,像躺在床上的病人彻底报废。相比女性,男性更具竞争性和冒险精神,会为了权利、财富和地位而互相争斗,这是男性人生的首要目标。这和自然界大多数野生动物会为了食物和领地而互相争斗是类似的。所以,男人是野生动物。其次,男人向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这个人很像狼这样的野兽:既有野心又孤傲;我喜欢追逐猎物,我喜欢流浪。男人年轻的时候就像狼一样。他们不喜欢被束缚在一个地方,喜欢不断追求新鲜事物,喜欢冒险刺激的生活。正所谓“好男人志在四方”,除非遇到心仪已久的女人,否则他会走进“动物园”(即男人眼中的家),心甘情愿地被她“圈养”。男人骨子里都是独来独往的,总想在钢筋水泥包围的都市丛林里骑一匹快马。男人也筑巢,但男人筑巢是为了求偶和传宗接代(自古有“筑巢引凤”之说)。人一旦筑巢,就像西方的唐僧,必须继续赶路。事业是男人最重要的擎天柱。男人可以失去婚姻,但不能失去事业。男人总是把追求事业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2008年美国上映的电影《遗愿清单》中,获得三项奥斯卡奖的美国老牌影星杰克?尼科尔森扮演一个垂死的企业家。当他从病榻上回首人生时,不禁感慨:“我这辈子结过四次婚,都以失败告终。如果说我这辈子最重要的婚姻,恐怕就是我的事业了。”第三,男人在性方面很冲动。他们习惯在恋爱初级阶段采取主动。他们很好奇,有征服欲。看来他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和自然界野生动物求爱时的疯狂举动如出一辙。在感情方面,男人经常东张西望,摇摆不定,总是改变主意,这也遗传了大部分野生动物的基因,他们在选择伴侣时往往只寻求一时的快感,而不考虑任何后果。难怪有些小说家开玩笑说,男人应该先被当成动物,再被当成人。更有情感专家嘲讽说,男人是尚未进化的动物。我们有时会把滥交的男人称为“穿普拉达的女魔头”,甚至干脆斥之为“禽兽不如”,因为男人的兽性显然更接近自然界中未被驯化的野生动物。男人就是这样。虽然他们的外在特征已经演变成了“装腔作势”,但他们的内心仍然是兽性和野性的。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背叛感情伤害女人的人,大部分都是男人。社会上的坏人、反派、小人、叛徒,男性占了绝大多数,犯罪率也以男性罪犯居多。而挑起战争的罪魁祸首,全是男人!每个人都有双重属性,既有社会属性,也有自然属性。一个人的社会属性包括他的权力地位、经济来源、社会关系、人际交往等等。而人的本能、欲望、潜意识、潜意识无疑都是从属于他的自然属性,也就是动物属性。对于男人这样的野兽来说,以上三点是他的自然属性,但男人的社会属性是建功立业,结婚生子,赡养妻儿。男人要在外面生存和奋斗,就必须融入主流社会,接受法律约束和道德监督。就算是野生动物也要有个窝,婚姻是一个男人获得主流社会价值观认可的重要坐标。所以我们经常要求一个好男人要有责任感,要守信用,要讲信誉。其实这是男人作为社会人的要求,属于男人的社会属性。上世纪初,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也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三个不同的概念。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潜意识的结构部分,是所有本能的大本营。它作为最原始的部分而生,遵循快乐的原则。自我是理性的,是意识的结构部分,介于自我和外部世界之间,根据外部世界的需要行动,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是内在的道德检察官,也是人格发展最重要的部分,它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这三个系统错综复杂,相互作用,产生各种行为和思想。本我要求小我满足欲望,超我要求小我抑制欲望,小我则调和两方面,根据现实环境采取适当措施。弗洛伊德认为,只有三个“我”和谐相处,保持平衡,人才能健康发展;三人吵架时,人们有时会想“这是我吗?”?或者心里有不同的声音:“干得好?不行吗?”或者是因为欲望与道德的冲突而感到痛苦,或者是害怕突然产生一个丑恶的念头。男人常常在本我、自我、超我之间来回徘徊,时而表现出责任感,时而又显得随意不负责任,关键在于他遇到了什么样的女人。关于这方面的详细内容,请参考第三章第五节“女人要学会用智慧留住男人一辈子”。第一,像鸟一样为自己筑巢是女性的本能。都说女人天生有筑巢意识,为自己和家人营造一个舒适的小窝是大多数女人的首要生存法则。这一点从女生从小爱玩过家家游戏就可以看出来。家,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她整个世界的中心。女人寻找爱情,无非是找一个下半生的归宿,就像“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情”;虽然男女同工同酬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做得好的职业女性比比皆是,但在大多数女性看来,嫁得好显然更重要。如果说男人的天性是环游世界,女人的天性是保护家人。大禹可以治水三次不进家门,但是没有一个女人会为了事业而安心抛弃家庭和孩子。“我想有个家”是大多数女性最强烈的声音。温暖的家和舒适的房子是女人最安全的归宿。漂泊的女人是最无助的,只有归属感才是女人理想的另一面。在圣经中关于上帝造人的那一段,我们知道夏娃是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当她与亚当分离时,她感到分离焦虑,她感到孤独。她需要一个男人的怀抱,她也渴望他的保护。虽然男女平等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在择偶的关键环节,绝大多数女性还是崇尚婚恋模式。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女人找男人是为了找安全感,是为了依赖男人,这是女人的天性。早在古代,男人外出打猎,女人在家照顾。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出去工作,但女人终究还是女人,骨子里还是摆脱不了对家庭和男人的依赖。台湾省著名男性心理学专家蓝怀恩指出:“我们似乎总是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两张脸,一张男人的脸向屋外看;女人的脸,看着男人的背影。”所以女性在择偶时更看重男性的安全感、责任感和男性的经济实力。男人只有具备这三条规则,才能为女人提供筑巢的精神后盾和经济基础。如果一个男人有归属感,那么她爱他。如果一个男人没有归属感,那么她还是可以爱房子的,因为她自己的房子总是可以信任的。其次,相对于男性在社会上的单打独斗,女性更注重两人的亲密关系。从原始社会开始,逐渐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男人在外打拼养家;而女性则是家里的主人,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男人远离家乡,生存竞争异常激烈,所以更看重个人能力,即使需要处理人际关系,也多是出于兴趣;女人在家,老老少少,婆媳关系要处理好,更需要投入感情。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强调“家和万事兴”,所谓“和”,就是指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亲密的情感关系。女人一生中最深情,因为女人不仅十月怀胎,生完孩子还要养后代。其中所涉及的身体、心理甚至经济成本都是男性无法想象的。她必须专心培养下一代有最健康的身体和最健全的头脑。结婚意味着为他们筑爱巢,和她最爱的男人在一起。相比男性,女性更难放弃家庭和亲子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女人总是显得比男人更专一,更深情的原因。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日瓦戈医生》中,女主角拉拉和她的心上人尤里(也就是日瓦戈医生)有一句经典的话:“上帝给了你翅膀,让你可以在云里翱翔,而我是女人,所以我只能紧贴地面,用翅膀护住小鸡,让他不会受到伤害。”所以有人说,女人天生就有母性,有很强的自我牺牲精神。这种母性和牺牲是怎么来的?它来自女性的筑巢本能。当然,女人和男人一样,兼具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如果说筑巢、持家是女人的自然属性,那么外出打工经济就是女人的社会属性。女人作为筑巢动物,并不意味着丢掉工作,只是做一个在家侍候男人的家庭主妇,而是在守护家庭的同时,保持一定程度的经济独立。只有经济独立了,她才谈得上精神独立,成为不依附于任何男人的独立、自信、有魅力的女人,这样你才能长久吸引男人,让男人不敢小觑你,也不会让你在男人变心后悲痛欲绝。所以,女人找个好工作是为了更好。一个经济上一无所有,性格上只依赖(不依赖)男人的“弱女子”,和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性格上坚强独立的现代女性,男人显然会更被后者所吸引。我会在本书第四章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