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后汉书》和《三国志》为什么没有提到他?
《后汉书》和《三国志》没有提到他,并不能证明他不存在。三国末年人口七百多万,有当时的户籍为证。他们并不都是有历史身份的人,但他们确实有历史身份证。
但因为历史久远,我们现在找不到他们的户口,但也不能否认他们的存在。很少有人能在《后汉书》和《三国志》中留下名字,但我们不能否认,不登记就不是真人。
但张仲景毕竟不是一个普通的历史人物。令人费解的是,他没有任何线索。不过在其他经典中还是可以看到一些痕迹的。
第一,何清对张仲景的评价,记载在《何清传》中。”同郡张仲景,以总角,作了一个比兴,比兴曰:“汝思细而韵不高,必为良医,死如其言。"
张仲景和何青是同一个县的老乡。何晴认为自己勤于思考,谨慎,全面,深入,有思想,但性格过于低调,有点木讷,不善于张扬,也不会炒作自己,所以在仕途上不会有大的发展,但将来会是个好医生。
但这只是张仲景年轻时对医术的学习,并不代表他没当过官。就像现在的一些网络名人,没有多少本事,但是脸皮厚,热度高,不擅长炒作。虽然他们很棒,但是知名度不高。
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做不了高官,想都别想。何清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一位伟人,也是一位著名的批评家。就像今天的媒体大亨一样,他是超级导师级别的大人物。他说,谁能做,谁不能做,谁就能做。
三国志无因,后汉书有其传。于迅是一个伟大的人,他被称为“王佐的天才”,这是由何晴炒作的。他惊叹曹操不凡的风度和不凡的前程。
在《太平玉兰》中,有一篇专门介绍何清的传记,书中介绍了他对张仲景的评价。《太平毓兰》是宋太宗赵光义的李云、李牧、徐铉等学者编撰的一种书,主要是一些道家、儒家、百家争鸣的养生古籍。这里说的张仲景是不是真人,豹眼认为毫无疑问,信不信由小伙伴们自己决定。
第二,有一种说法是,当时的长沙太守张喜安就是张仲景。
清代孙《张仲景传》认为这个张仲景就是。原因是仲景是其字,意思是他是家里的老二。景是仰慕的意思,仰慕和羡慕是一模一样的。这种说法没有得到认可。
因为张仲景是长沙知府,来源于唐代甘伯宗写的《名医录》,以前没有记载。
我觉得这件事靠谱,因为张仲景做官太低调了,就像扁说的那样。所以当官的名声并不大,还不如行医留下的名声。此外,张喜安必须有文字,张仲景必须有名。史书一般根据政绩记载个人传记。
作为长沙太守,张喜安受不了桓阶的愚弄,在官渡之战中造反刘表,支持曹操,这都不是什么大事,更何况张喜安早亡,儿子张舟做了长沙太守,被刘表灭了。这个故事不足以建立一座纪念碑。
医学从业者的历史地位
华佗是同一时期著名的历史医生,但他的传记被列入《舒威·季芳传》,这也是舒威的最后一卷。点评:华佗的医诊,杜葵的声乐,朱建平的相面,周宣之的梦,关璐的手法,都是玄妙巧妙,非常独特。昨天的历史转移到扁鹊、臧宫和日本人的传记,所以它被广泛地听到和表达奇迹。
也就是说,华佗治病救人,与从事声乐艺术、算命、解梦的人交往。虽然都是牛逼的人,但都是杂耍的。对一个读书人来说不是正经事业,再高深的道也进不了大雅之堂。特技技巧,皆如此也。但是,作为一个学者,我常常后悔自己是医生。
华佗的神功出神入化,但作为一个读书人,他不能做官,但医术高明,所以常常有遗憾。张仲景,也是名医,大概是医生中最大的。当官的,医术最好。正因为如此,世界上没有留下传记。
虽然何清断定张仲景在仕途上不会有很高的成就,但他可以当名医。但张仲景首先考虑的是政治和兼职行医。本来没毛病,但是影响了他的医学成就。
晋代医学家皇甫谧在《针灸学序》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建安七子之一王参的王钟铉,在二十岁左右的时候,与张仲景见过一次面。张仲景断言,王灿20年后眉毛会掉,半年后会死。但是只要吃乌石汤就可以治疗。
王灿认为自己没病,甚至认为张仲景在胡说八道,没有吃药。结果二十年后,王灿真的掉了眉毛,187天后去世。这不是很神奇吗?华佗的传记里记载了很多类似于此的东西,但刮骨疗毒根本不是个东西。
华佗之所以能够流传,恐怕是因为他和曹操的故事。当时名医很多,华佗不是唯一,因为医生地位不高,所以介绍的人不多。除了皇帝、王子、皇后、妃子,其他人占有的资源非常少。医生很难有一席之地,这很好理解。
这可能是张仲景在《三国志》和《后汉书》中没有流传的根本原因。但这并不影响张仲景真实的历史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