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保健:秋燥加重,重要的是润肺养气,平复心情。

立秋之后,秋天悄然而至,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汇聚沉淀,使暑热逐渐消退,秋燥越来越明显,人体阴阳代谢也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一个漫长的过渡期。暑湿未退,秋燥愈演愈烈。面对季节变换的影响,秋季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

因此,人们应该顺应潮流,提前调整自己的秋季保健方法。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肺病科主任叶燕给你以下健康建议——

秋冬养阴

肺在五行中属金,肺功能在主秋和秋后开始处于旺盛期。秋季的气候特点是干燥,也就是说干燥支配着秋季。肺“娇气脏”,不耐冷热。他们通过鼻子与外界交流,容易受到秋燥的伤害,导致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咳嗽带血等一系列症状。

因此,立秋后,我们应该注意润肺养肺。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可以适当食用蜂蜜、百合、杏仁、太子参、山药等软性食物。,会对肺胃有益,有益健康。

适当的粘贴

中医养生的主要目的是追求阴阳平衡,所以在传统的立秋习俗中,“放秋重”也是主动实现中医秋季收敛、采和集的养生过程。俗话说“立夏之后,无病三分虚”。面对之前的“苦夏”,我想到了“用肉粘脂肪”的方法,以便通过吃来预防疾病。

叶燕建议,在服用药膳调理阴阳时,不能过于激进。要兼顾长夏之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祛除体内的暑湿致病因素。并且具体的护理方案因人而异,需要根据不同个体的体质选择合适的方法。

“糊秋脂”的初衷是为了让身体变得强壮。一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等患者。,由于疾病进程的发展和能量消耗的增加,都表现为体重减轻和营养状况不佳。这类患者应注意在合理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增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为肺功能的康复提供足够的能量。

工作、休息和锻炼

入秋后,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昼夜温差逐渐增大,而自然界和人体中的阳气消失,阴气变长。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像春夏那样频繁地提升太阳的精神,更不用说使太阳的精神过于强烈和消散,但我们应该在秋冬季节合理地收敛和隐藏太阳的精神。比如保证作息规律,坚持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以让肺气更好的舒展。

调节情绪

情绪疾病是疾病的常见原因。在中医中,肺主摄忧悲是一种负面情绪,对人体有重要影响,即“悲则气消”,所以有“悲则肺伤”的俗语。

汤推荐

雪梨川北猪骨汤

材料:雪梨4个,川贝60克,大枣20克,猪骨500克,生姜3片,热水1000毫升。

做法:川贝、大枣用清水浸泡10分钟,然后洗净捞出备用;雪梨洗净,不去皮,切块备用;猪骨洗净,焯水后捞出备用;将所有材料放入炖锅中,加入热水,水开后小火炖1小时,加入适量盐调味。

功效:清肺润肺止咳。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编辑|谢哲

沈倩|张德刚

实习生|王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