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我区全域旅游发展和绿色转型
一是注重“三讲”
(1)注意时间和空间的拓展。以往安庆旅游基本只关注单一景点,忽视全市旅游资源的整合,使得旅游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不够强,旅游服务要素和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大旅游”局面。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安庆启动了“一城一核两翼”的空间布局。“一城”即宜城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区;“一核”是大别山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两翼”是通淮文化体验区和王素湿地休闲区。推动建立城市、城镇、景观、乡村“四位一体”,点、线、面“立体”的全域空间格局。使旅游业成为这个地区的主导产业、主要功能和主要品牌。另一方面,旅游时间节点力求均衡,不分昼夜,不分春夏秋冬,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在季节和时间上波动并趋于最佳均衡状态,一年四季都可以旅游。
(2)注重产业整合。安庆选择以旅游业为核心,引导一二三和城市化进入可持续发展轨道。注重农业与旅游的结合,在建和建成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家庭农场、特种物种养殖基地融入了旅游元素,让游客充分体验。加强工业产品与旅游业的高度兼容性。加快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绿色轻工基地等建设。,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2.5产业,如商贸物流、电商大数据、动漫产业、医药大健康产业、创意研发产业等。,扩大“绿色GDP”。强调金融、餐饮、酒店等。应该围绕旅游业来布局。同时,大力开发新产品、新业态,加快建设索道、轻轨交通、低空飞行、温泉等旅游项目,大力开发一批养生spa、户外拓展、户外露营、山地运动、婚纱摄影等高山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从而为游客提供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养生养老、保健娱乐的深度体验条件。城镇化方面,围绕国际专业旅游城市定位,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将怀宁、望江的张虎、赛口镇纳入市区。加快旧城街区旧城改造、康熙河景观、国际动漫园等项目建设,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垃圾污水处理、城市公共交通和公厕等功能配套设施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培育一批标准化规范化星级酒店、精品客栈和一批高档影视娱乐场所、购物中心,不断提升旅游城市品位。
(3)注重全民参与。安庆全域旅游战略的提出,不仅要得到领导干部的认可,还要得到广大群众、投资者和社会各界的认可。要把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作为整个城市发展的* * *学问,形成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强大合力。经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帮助,到2020年,将安庆建设成为大别山旅游示范基地、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中心城市、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集禅宗文化、生态度假、红色文化、黄梅戏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总数达到8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6543.8+0000亿元。中国有3个5A级景区和超过28个4A级景区。
第二,打造“四个支撑”
任何战略的形成都不可能是空中楼阁。只有打好基础,战略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安庆实现全域旅游有以下“四个支撑”。
(1)交通保障。额外的钱和优秀的内部资源的交通网络是全球旅游业的强大推动力。目前,宁安城际铁路、安庆长江铁路大桥、望江长江公路大桥、悦鹜高速公路已相继建成通车。合安至九龙客运专线(大京九高铁的一部分)正在推进,途经境内。天柱山-九华山-黄山旅游轻轨已列入计划。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将形成高速公路网“四纵四横”(悦鹜、沿江北、河湟、济广、沪渝、戚迹、沿江南、合安)、“三横两纵”(宁安、合九、宁江北密集区-安庆、傅晶、合安九条客运专线)和长江黄金的区域铁路快速干线。对内精益求精方面,目前市区新增公交线路19条,开通了市区至海口镇、万和农场的公交线路、至枞阳的公交线路和市区文化旅游公交东西线,同时开通了市区至天柱山、五千年文博公园的直通车。计划用3年时间打通景区之间的连接线和断头路,形成全域旅游的大环线、小环线和网络线,实现旅游景区无缝对接。
(2)资金支持。安庆、岳西、太湖、望江、潜山、宿松五县,位于大别山连片贫困地区。他们是欠发达地区,但旅游资源丰富,用时间换空间可以得到资金支持。目前,安庆正与中信证券、财富中国、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民生银行等金融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借助现代金融手段支持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强化旅游服务。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PPP)合作和投融资建一体化,巧妙借助外力破解资金瓶颈,推动安庆旅游企业上市,助推全市旅游业发展。
(3)支持大项目。目前,全市在建旅游项目146个,其中5亿元以上的有38个。实施景区提质工程68个,总投资38.98亿元,完成投资265.438+0.01.00亿元。申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30个,总投资6543.8+023.44亿元,项目资金5.87亿元。天柱山入口服务区及博物馆、天月湾温泉、大别山彩虹谷、空城老街、小孤山、孔雀东南飞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有序推进。迎江寺贞丰塔改造工程、华亭湖旅游码头配套工程相继竣工。司空山地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成功签约,“一游一秀”建设取得突破。花溪茶谷、万宇农家美食街建成,岳西大别山滑雪公园建成开放。
(4)人才支撑。安庆启动“人才高地建设工程”行动计划,实施企业家、金融专家、营销大师、创业英雄、知名工匠“五大人才工程”,培养后备人才,优化发展环境,制定鼓励和促进安庆在外人员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对引进的企业管理人才实行“绿卡”服务和津贴制度,帮助解决住房、落户、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等实际问题。同时,利用安庆高职学院进行人才培养,针对新形势、新常态开设互联网plus等专业,培养创客、电子商务等专业人才,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第三,深化“五个结合”
为了更好地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安庆重视“五个结合”。
(一)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安庆坚守生态保护和发展两条底线,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价值取向,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基本路径,把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的新路子。针对安庆广大农村的特殊性,制定了生态旅游保护措施,进一步完善了保障体系。市旅游部门制定安庆农村生态旅游专项实施标准,规范经营者在农村的旅游经营行为,防止其在旅游开发建设、经营管理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为科学规划设计提供技术标准。同时,应建立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计算机制,计算旅游景区的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承载力,为更有效地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2)与文化相结合。安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曲文化、桐城派文化交相辉映。它被称为“文化帮”和“戏剧之乡”。境内山清水秀,历史文化遗迹众多,各方面互补。景区建设注重将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启动黄梅戏大观园建设,建设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岳西国际养生文化产业园、太湖五千年文化园、天柱山地质博物馆、司空山世界级禅宗文化中心等景区,形成文化产业园区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新风尚。同时,打造“千年古宜城、百景新安庆”,推进老城区文化旅游景区和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建设。举办“十一”黄梅戏展演周,突出“黄金周”?“黄梅戏”主题,加大“黄金周去哪儿,来庆黄梅戏”“白天看风景,晚上看戏曲”宣传力度,举办旅游主题活动,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为打造全域旅游注入文化活力。
(三)与新的社会需求相结合。随着小康社会的逐步实现,中产阶层成为社会消费群体的主力军,其特点是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日益提高,对包括旅游产品在内的各种产品的高质量和高服务水平需求较大。安庆把大众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主体,在积极稳妥开发高端旅游产品的同时,重视大众旅游产品的开发。重点开发老年人口旅游产品,根据老年人特殊需求改造景点和住宿设施,积极完善相关旅游服务,为老年人出行提供便利和优惠。不断开发青年旅游市场,依托现有设施,抓紧建设一批科研旅游基地。高度重视家庭旅游产品,把家庭旅游作为旅游市场的主体,培育全域旅游的高级市场。
(四)结合良好的商业模式。无论是企业的成长,还是项目的实施,要在行业竞争的大潮中站稳脚跟,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保证项目的顺利运行,都有赖于良好的商业模式。针对目前旅游景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提升空间较大的现状,安庆通过景区托管模式、引进外资等方式,对传统景区进行了重新升级。借鉴“金宝”公司专营高端寺庙佛事用品的思路,推进景区旅游购物的服务外包,通过专业化公司提高旅游购物的设计和营销水平。除目前的旅游演出外,大力发展夜间旅游和娱乐项目,提高游客的参与度。例如,潜山的白马探景区推出了“白天漂流打水,晚上篝火花灯”的旅游产品,第四届漂流泼水节有3万名游客参加了篝火晚会。
(五)与“互联网+”相结合。将“互联网+”与旅游相结合,实现智慧旅游,让吃、住、行、游、购、娱等全域旅游的要素在互联网的支撑下很好地串联起来,提供高品质的个性化服务,从而满足不同需求的游客,使他们获得最佳的旅游体验,不断向外界宣传安庆,扩大影响力和美誉度。今年年初,“安徽太湖旅游”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正式上线。微信平台包括七彩太湖、乐游太湖、微服三大栏目12个子栏目。包括景区、酒店、旅行社等。在县城,为游客提供最全面的旅游资源、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最新旅游服务等信息。再比如大别山彩虹村度假酒店。继与同程旅游深度合作后,今年又与途牛旅游、安徽翠兰公司开展战略合作,打造智慧旅游营销和更广泛的省内外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