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馆一室”成为提升工程的载体和品牌

湖北省将以中医药“三馆一室”建设为主要载体和创新品牌,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其中,要求用3年时间,全省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立“国医馆”,所有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建立“名医馆”、“中医健康馆”、“名中医工作室”;此外,建设“国医馆”,至少要设置两个中医诊室,配备相应数量的中医人员和中医诊疗设备,并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服务区。

因此,在坚持优先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总方针指导下,武汉市积极开展“中医药进基层、服务千家万户”活动,全面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三堂一室”建设。

明确要求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必须分期分批完成100%建设“国医馆”的标准,并将这一目标纳入各区卫生局绩效考核。

一是建筑面积达标。目前,全市有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90%的乡镇卫生院建立了面积超过100平方米的“国医馆”。

二是部门设置达标。1.0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近90%的乡镇卫生院设立了2个以上中医诊室、中药房、煎药室、针灸、推拿、牵引、熏蒸治疗区。

第三,设备达标。1 . 0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近90%的乡镇卫生院“国医堂”配备了火罐、针灸针、神灯等中医基本设备,以及三维多功能牵引床、中药蒸汽浴床、电针仪等5种以上设备。中药房设备齐全,防护措施到位。

第四,文化氛围达标。65,438+0,0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近90%的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已装修成中式风格,充分展示了中医药文化特色。

通过“中医馆”的建设,使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都有一个具有浓郁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有一个古色古香、亲民祥和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正是“国医堂”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社区中医药工作的发展。首先,在“中医堂”建设标准中,武汉市对门诊人次、住院人次、中药饮片使用比例、中医理疗比例、中医收入比例等提出了要求,以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中医药业务。

其次,在“国医堂”建设中,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参与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等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制定适合农村老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和亚健康人群的具有中医药内容的养生保健计划;开展中医体质鉴定服务和健康指导,提供中医健康教育资料。通过参与公共卫生工作,广泛宣传中医药优势和特色,引导群众更多选择中医药服务。

此外,100%的“国医堂”参与了全科医生的培训。近年来,全市所有社区和乡镇卫生院在职中医全部参加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适宜技术推广覆盖100%。

需要强调的是,“国医堂”的建设规模是中医药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应与辖区总人口和结构、辖区中医药服务需求和医疗机构自身中医药服务能力相结合、相匹配。武汉市在充分调研基层中医药工作现状后,制定了大型和小型“国医馆”建设标准。基层卫生服务中心根据自身现状选择自己的建设规模。既防止了“中医馆”建设失败,又杜绝了“中医馆”的过度建设,将基层中医科室引入正确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