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热量食物」真的会越吃越瘦吗?

网上一直盛传,有一些食物吃的时候比消化的时候产生的能量少,会消耗人体的热量,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这种食物叫负热量食物。

像蔬菜、水果、坚果之类的食物,吃得越多,减肥越快。那些声称负热量食物有效的人支持这些食物含有大量纤维的理由,纤维不会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但身体会使用一些能量来分解它...

乍听起来很有道理,但真的是这样吗?

图片来源:/Biao Qing/detail/id/572898 . html。

不能光说不练,要拿出实验结果。

网上已经有很多相关的传言,大部分都是从理论上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自阿拉巴马大学塔斯卡卢萨分校的研究人员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他们不打算胡说八道,只是做实验来反驳谣言。

实验怎么做?

科学家采用的实验方法是用总收获法测定某种食物的代谢能量。

动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除了体热、气体、微量分泌物和表皮脱落外,其余都会通过粪便和尿液排出。所以动物产生的体热可以在密闭条件下测量,食物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收集尿液和粪便粗略计算,最后消化的热量称为代谢能。

代谢能计算公式(来源:动物营养学实验教程)

芹菜是传闻中负热量食物中最有名的。因为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芹菜口感粗糙,所以我觉得芹菜富含纤维,可以燃烧热量...

网上传言的负热量食物:芹菜(来源:某搜索网站截图)

松鼠蜥蜴的实验表明,芹菜不是一种负热量食物。

好吧,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那么研究人员就满足大家,选择芹菜作为实验材料,而实验对象是九只松鼠蜥蜴。

松鼠蜥蜴(来源:维基百科)

研究人员之所以选择这种看似奇怪的爬行动物,是因为它们天生是杂食动物,拥有与杂食哺乳动物相似的消化系统,而且性情温和,愿意吃芹菜,因此很容易在实验室进行研究。

既然是做消化实验,就要先做预处理。首先,这些蜥蜴被关在笼子里,禁食10天,以确保它们不会产生与其他食物相关的粪便。当然,这还不够。研究人员还对他们进行了灌肠,这消除了残余粪便或尿液可能造成的任何干扰。

经过这些预处理后,研究人员将松鼠蜥蜴带到代谢笼中进行实验。代谢笼小到可以装下一只松鼠蜥蜴,主要用来收集实验动物自然排出的尿液和粪便,从而计算其整体代谢情况。尿液和粪便会分开收集,所以尿液和粪便的热量可以分开计算,可以减少计算误差。

沙漠土拨鼠在代谢笼中(来源:www.eurekalert.org)

封闭的空间控制着空气的进出,这样研究人员就可以精确地测量出松鼠蜥蜴在特定时间内吃这一顿芹菜饭消耗了多少能量。

松鼠蜥蜴进入代谢笼后开始进食,每只蜥蜴能吃下7.83±0.23千焦的芹菜。接下来的三天,研究人员开始每天收集它们的尿液和粪便,粪便样本被烘干后称重。

接下来,将这些收集的样本放入一个弹式量热计中,精确计算这些蜥蜴产生的粪便和尿液的热量。最后,当它们吃完后,要给它们灌肠,确保蜥蜴体内没有残留的芹菜。

在收集了实验数据后,研究人员开始计算这种芹菜餐是否会产生负热量(以下是每只蜥蜴的平均数据):

(图片来源:参考1)

从数据表中可以看出,2.29千焦是粪便的热量,1.06千焦是尿液的热量,2.53千焦是消化产生的热量,1.89千焦是净能量摄入。芹菜的最终计算代谢能为23.4%。

总之,这个结果说明芹菜不是一种负热量的食物。7.83千焦的芹菜最终被1.89千焦热量的松鼠蜥蜴吸收。虽然这不是以人类为对象的实验,这个计算结果并不适用于人类,但研究人员表示:“如果人类吃了这些芹菜,只会摄入更高的热量。”

吃足够的芹菜能减肥吗?有,但不现实。

当然,如果你打算一直吃这些芹菜,你也可以减肥。

虽然这些松鼠蜥蜴吃的每一口芹菜都会带来热量,但这三天它们摄入的总热量是负数。这是因为在三天的时间里,蜥蜴的基础代谢(维持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最低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BM))最终会超过芹菜摄入的总热量,至少会损失6千焦的热量。

如果三天只吃芹菜,松鼠蜥蜴会损失6千焦,而女性人类会损失4023千焦(图片来源:参考1)。

换句话说,如果你打算每天只吃一小碟芹菜,你很可能会饿死,但只要你吃得足够多,摄入的总热量还是可以满足人体一天的需求的,前提是你能吃这么多芹菜。正因为如此,松鼠蜥蜴通常不仅吃芹菜,还会吃一些热量较高的食物,如羽衣甘蓝、芥菜、胡萝卜、南瓜、富含蛋白质的蟋蟀等。

至此,我们可以说,这个实验的最终结论是,芹菜不是一种负热量的食物。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做这个实验的科学家的儿子曾经提出要做一个负热量的人体实验,想成为一名实验志愿者。但当他听说要收集他的粪便晾干时,他果断拒绝了。

参考资料:

1,巴德梅尔,K. M .,亚历山大,A. E .,& ampSecor,S. M. (2019)。负热量食物:事实或虚构的实证检验。doi:10.1101/586958

2.袁颖,动物营养学实验课

本文由“科普中国-综合创作与传播项目”出品,搜索科学照片的“歌谣”镜像,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