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式简化太极拳基本步法介绍

24式简化太极拳基本步法介绍

1,弓步就是前腿弯曲,后腿蹬地,也叫弓步。

意思是前腿弯的像弓,后腿直的像箭。太极拳的弓步不同于少林拳的弓步。前两脚之间的距离大约等于两三脚之间的距离。第二种是前腿前弓是后腿推挤造成的,形成了外形和加劲肋相反的形象,符合力学原理。这种步法是太极拳中最常用的。

2.骑马的脚步

它的姿势就像骑马一样。两脚平衡距离略宽于肩,也可以三尺宽。身体坐成半蹲姿势,膝盖不超过脚尖,臀部高于膝盖,腰部放松,上身挺直。这个公式在太极拳中用处不大,只在起、关、砸等动作中使用。

3.丁字步

丁字步就是两脚呈T字形站立。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趾着地,如“六封四封”、“探马高”、“踩七星”。

4、平行步

双脚分开平行,如“云手”动作,即此步法。

5、平仆步

即一条腿下蹲,另一条腿伸向地面,如“切蚯蚓”“落叉”,即采用这种步法。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四大动作要领

(1)上帝是统帅,他愿意离开。

练习太极拳的全过程需要用意念引导动作,注意动作。

比如太极拳双臂慢慢向前“出发”的动作,类似于体操中水平举臂的动作,但在太极拳的练习中,要有在开始动作前水平向前举臂的想法。

要做一个充满气的腹部,就要有把气沉入腹腔深处的想法。如果你不停止思考,你的行动就会继续,就像用一条线贯穿所有的行动。古人在练拳过程中总结为“神为统帅,意为从”,即强调用思想指导行动。

(2)注意放松,不要笨拙。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在保持身体正常姿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放松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和关节。

在做动作的过程中,要避免使用笨拙僵硬的力量。人体的脊柱在自然状态下直立,头、躯干、四肢等部位自然运动、舒展,从而达到连贯、灵活、协调、活动自如的状态。

(3)上下、全身协调

太极拳是一种全身运动。有人说打太极拳时,全身是“不动的”,“从脚到腿腰,总是要一次完成一件事”,都是说练太极拳时,全身是相互协调的。

初学者虽然理论上知道要以腰部为轴,靠躯干带动四肢进行活动,但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这种情况可以先练单个动作,同时练步法,再练套路。

(四)分清现实与不现实,稳定重心

掌握了太极拳身体姿势的要领后,要注意动作的虚实和身体的重心。因为在太极拳的套路中,动作之间的联系和位置方向的变化贯穿着步法的变换和重心的转移。

同时也要注意姿势和手法的运用。无论由虚入实,还是由实入虚,都要条理清晰,条理分明,做到局面有破,意图有续。所谓“走起路来像猫,动起来像缫丝”,是对太极拳轻盈的脚步甚至动作的描述。

练二十四式太极拳有什么保健作用?

一、二十四式太极拳是一种比较注重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养生术,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动静结合。

同时,太极拳独特的安神之意,使心神更容易平静下来,能有效阻断过度火热的七情对气血的干扰和不良影响,保护申远发挥其调节人体身心健康的正常作用。

24式太极拳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体”,强调全身的放松。“练心、练气、练身”的内拳法动作内外统一,形成刚柔相济、速度适中、蓄发互变、内劲为控的独特拳法,有利于经络疏通。

如果经络不通,就会出现身体疾病,运动不畅,血流不畅,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在第三式和第二十四式的太极拳运动中,腰部的转动和四肢的屈伸所形成的缠绕运动和虚实转换,会对全身300多个穴位产生不同的牵、挤、揉作用。

其实就是按摩你的身体,可以起到类似针灸的作用,疏通经络,疏散内气,加强和维持经络组织之间的生理功能,使全身处于平衡状态。

进一步阅读

基本姿势:

练太极拳要重形轻意,争取姿势正确,在连贯复杂的动作中处处保持正确的姿势,先争取“形似”,再在“形似”上下功夫。只有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身体各部分的姿势才能在整个动作中形成动态的定型,也就是所谓的“知规则守规则”,才能“脱离规则,符合规则”,实现技术的标准化和自动化。太极拳对身体姿势的要求可以总结如下。

(1)虚灵顶级实力:

虚灵的顶级实力是“头悬”。太极传练的时候很注意直头、平顶、直颈、收下巴,要求头顶的百合习惯轻轻顶起,好像有一根绳子把头向上吊着。同时,要保持头顶挺直,即使运动时在头上放一碗水,也不会让它看起来像酒。要使头部平直,颈部必须垂直,下巴要收进。过度向上的推力和紧绷的下巴会导致脖子僵硬,失去灵活性。所以颈部不能用力过猛,要有自然的精神,这样精神才能提起,动作才能从容扎实。

(2)拉胸和拉背:

抱胸表示习惯倾向于包含虚,使习惯感到轻松。这样有利于腹式呼吸,可以通过肩锁关节放松、两肩微收、两臂微收的姿势中的动作,拉长胸部上下径,加强横膈膜活动。背拉和含胸是相互联系的。要想遏制胸部,必须要把背拉起来。后拉是指当胸部内涵稍有欠缺时,背部的肌肉向下放松,肩部和颈部下方之间的第三脊柱向上抬起,向后上方稍微向上拉起。这样背部肌肉会有一定的张力和弹性,皮肤会有紧绷感。所有使用力量的方法都离不开胸部的辅助,而后拉是为了力量的利益。

(3)放松腰部,收紧臀部:

太极拳既要抱胸,也要沉胸。所以在抱胸的时候,要放松腰部,整个背部微微向下弯曲,这样会让坐或者蹲的姿势更加稳定。放松腰部不仅有助于下气下沉,稳定下肢,更重要的是对动作的前后旋转,躯干带动四肢的运动,动作的整体性起主导作用。收臀是在拉胸、拉背、松腰的基础上,使臀部微微内收,主要作用是在“收腹”的要求下,使腹部得到充实和团聚。收拢臀部时,可以尽可能放松臀部和腰部的肌肉,让臀部的肌肉向外、向下伸展,然后轻轻地向前、向内收敛,像用臀部托起小腹一样。

(4)胯部松弛:

胯部是会阴部分。头会学的“气虚”应该对应会阴,是保持身体姿势正确,气血上下流动的一种锻炼方法。胯部要圆润结实。当两臀分开,双膝略向内折时,胯部自然会圆润,会阴部上抬,胯部自然坚实。再加上腰部的宽松和臀部的收敛,自然会出现一个胯部。有了胯部力量,下肢更有力,因此桩步更稳。太极拳讲究“走起路来像猫一样”,要求步法轻而稳,双腿弯曲旋转支撑身体进行活动。因此。髋关节一定要放松,膝关节一定要灵活,这样才能保证上半身转动自如,踢腿换腿灵活。

(5)肩膀和手肘下沉:

太极传在放松肩部的前提下,要求将肩肘下沉,这样肩肘才会下沉。此时,由于肩和肘的下沉,两个臀部会感觉到一股沉重的内劲。这是上肢的内在力量。这是浑厚的,外柔内刚,就像一根包在棉花里的针。除了肩膀沉重之外,还应该有一些稍微向前折叠的意思,可以让习惯完全包含不足,让背部圆润。除了两肘下垂,还应该有一些轻微的向内包裹。这么重的肩肘,可以用很大的力量穿透上肢和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