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将建设10工业文化研究基地,培养工业文化专业人才。
近日,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等七部门印发了《贯彻落实江西省促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行动计划(2021-2025)》。行动计划提出实施五大工程,开展15行动,围绕“特色基地、特色项目、特色人才”建设10个工业文化研究基地(创意园区),培育20个工业遗产盘活利用重点项目,建设10个有影响力的工业(企业)博物馆,培育一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洪都航空文化及其他研究型旅游目的地建设
我省将推动工业文化的挖掘和传播。注入产业元素,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安源工运文化、景德镇陶瓷文化、樟树中医药文化、兴国官田军工文化、洪都航空文化、新余钢铁文化、德兴铜业文化、赣南钨业文化等研学旅游目的地建设。
建立工业文化的资源基础。组织开展工业文化资源调查,梳理挖掘工业旅游、工业遗产、工艺美术、工业精神、专业人才等资源,建立多门类工业文化基础资源库,推进资源保护和开放。
建设工业文化研究基地,推广利用工业遗址、工业博物馆、现代化工厂和生产车间开展工业文化研究,开发一批工业文化研究课程,开展工业科普教育。鼓励工业企业、园区等。开展产业实训实践,培育一批产业科普教育和产业文化研究重点项目,建设10个产业文化研究基地(创意园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引导申报全省中小学生研究实践教育基地。
培育国家级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我省将推进工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工程。建立产业文化和产业融合发展专家智库团队,鼓励高校、职业学校、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开展融合发展路径模式研究。
加快工业设计载体建设,培育地方国家级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鼓励省外高端设计机构进入江西或在江西设立分支机构;完善支持创新券政策,撬动工业设计消费,繁荣工业设计市场;加强创新设计引导,推动工业设计由产品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鼓励发展体现中国实力和文化魅力的设计产品和服务;打造开放、专业、高效的工业设计交流平台,办好“天工杯”工业设计大赛、“江西工业设计周”等设计对接活动,营造工业设计创新发展的浓厚氛围,推动工业设计优秀成果脱颖而出、转化发展;引导和推动高校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加强工业设计基础研究;充分发挥工业设计协会(学会)的职能,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工业设计专业人员申报职称评审。
Peishu 10家具行业影响力博物馆
我省将推进工业文化载体工程建设。建立全省工业博物馆基础资源库,推动各地探索多种模式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和行业特色的城市工业(工业遗产)博物馆、工业博物馆、工业档案馆、工业设计展览馆、工艺美术展览馆、企业博物馆和工业历史名人纪念馆。支持和引导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和产业特点,建设有特色的企业产业展厅。根据省工业博物馆系统统计,培树有影响力的工业(企业)博物馆10家。
围绕《江西省“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支持地方开发工业旅游创意产品,推出一批工业文化体验项目。完善省级工业旅游相关标准和规范,支持各地利用当地工业遗址、工业遗址、博物馆、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工厂发展工业旅游,培育一批工业旅游特色项目(线路),研发工业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培育一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工业遗产旅游基地)。
支持南昌建设城市工业遗产景区。
我省将推进工业遗产保护、活化和利用。定期开展省级工业遗产调查,不断完善全省工业遗产地图。开展省级工业遗产认定,推荐申报国家级工业遗产。
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改造。统筹城市转型发展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支持南昌、九江、萍乡、景德镇等老工业城市结合当地资源特色和历史传承,在保持功能协调、风格统一的基础上,将工业遗产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老工业城市更新改造政策支持范围,实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和保护性建筑改造利用。建设一批城市工业遗产景区、景点及配套综合体,推出一批城市工业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夜间工业文化旅游消费聚集区,实现“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的转变。
鼓励和引导各地利用老厂房、老窑址、老矿区等老工业资源,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综合体、街区),培育20个工业遗产活化利用重点项目。
培养工业文化专业人才
我省将推进产业文化发展要素保障工程。培养工业文化专业人才,重点选拔工业文化学术研究、教育培训、管理、宣传推广等领域的高层次领军人才。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工业文化人才培养,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工业遗产、工业博物馆、工业旅游等新型工业文化业态的专业人才。
构建工业文化企业用工与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对接机制,将工业文化企业用工需求纳入我省重点产业链公共就业服务范畴,努力提高高校毕业生留赣率,满足工业文化用工需求,为我省工业文化发展提供人才和劳动力支撑。
探索相关政策,支持工业旅游、工业研究、工业融合、工业遗产和旧厂房保护利用等试点示范;统筹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用好工业设计创新券扶持政策,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