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龙镇”——我心向往之地。
我失眠的时候,发明了一种自我催眠的方法。我想象着自己走在青石路铺成的石阶上,两旁绿树红花,沿着石阶缓缓上升,耳边是鸟鸣声和潺潺流水声。当我到达山顶时,那是一座绿瓦红墙的小屋。一个优雅的路人站在门口冲我微笑。想着想着就不知不觉睡着了。
原来我以为只有在梦里才有这么美好的地方。看了车峰老师写的《环境由心生——中国一个小镇的文明生态与文化哲学》这本书,突然发现我在思考的地方就是书上写的聚龙镇,聚龙镇比我想象的好很多。
聚龙镇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它是由两位有才华、有思想的家乡人郭武清和郭历经10年精心建造的。小镇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吸引了来自8个国家、34个省份的6000多名业主落户。
在小城,如果想锻炼身体,有运动中心,还有居民自发组织的登山协会、羽毛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网球协会、游泳协会、长跑协会、篮球协会、自行车协会。
在一个小镇上,如果你想放松和健身,有居民自愿成立的保健中心、太极协会、象棋协会、钓鱼协会、瑜伽俱乐部等等,供你随意选择和参与。
在小城,如果想交流学习,有聚龙外国语学校,聚龙美术馆,聚龙书院,聚龙镇书店。可以参加读书交流活动、书画培训、传统文化论坛、文化沙龙,在小镇书店免费借书。
可以在湖中央的小岛上喝一杯咖啡,在廊桥和泉乐茶座听一段古典音乐,在吻峰露台饱览湖光山色,邀上三五好友在聚龙客厅品茶聊天,在生活空间来一场学香。光是这些就足以让我们止步,但光是这些还不足以称之为“巨龙”。小镇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管理和文化。
首先是住在居民区。创始人郭武政建立了人间天堂的个人理想,带动了核心管理团队几个人的理想,进而带动了一批员工和业主的理想。也是郭武清和郭当初践行文明,推动全镇社会风气整体好转的个人努力。比如闲暇时两人经常在聚龙湖捡垃圾,遇到陌生人会主动先打招呼等等。,并以自己的文明行为带动镇民向没有人情味的城市生活圈挑战。
第二是家庭文化。小城镇就像传统的农村四合院。小镇上的每个人都把这个地方当成自己的家。由镇物业牵头,每逢重大节日,居民自发在小区厨房进行互动聚餐,餐具由爱心业主赠送。所用的菜可以从旁边业主的自助菜地中采摘,随缴费投入收费箱,在一粥一饭间调和邻里亲情;人们和睦相处,微笑着互相帮助。* * *参与聚龙湖清淤行动,自发组成文明督导组监督镇上不文明行为,积极践行聚龙镇文明公约;小城镇的物业服务人员全部来自居民。物业和居民没有矛盾,满足自身需求没有偏差。居民通过小城镇论坛、业主咨询会等渠道为小城镇治理建言献策。每个人都是小镇的主人,小镇正是通过这种家族文化,把路人变成了海归。
第三是镇核心价值观16字。价值观的凝聚力,关键在于是否践行得好。“16”的核心价值观是:修身、道德睦邻、明道求实、积善、归心。每一个字都有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比如修身,来源于“君子谋己,小人谋人”的古训,也来源于孔子和鲁兹关于君子的对话。鲁兹问君子,孔子说:以敬修身。岳:就这些吗?岳:修身养性,居安思危。每个小镇的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在Saso的进退之间培养高尚的品德,在邻里之间拉拢亲情。大家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积善成海。每个人都有一颗充实乐观的心,一颗敬业恭敬的心,一颗柔软强大的心,一颗光明坦诚的心。通过内心的修行,推动小镇成为崇尚美德、行善积德的温暖天堂。
一个小镇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社区文化,成为社会转型和治理的样本。磨一个镇十年,大家都向往,但镇的规模有限,我们不可能都涌向它。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习社区的先进模式,让更多的“聚龙”在全国各地崛起。个人总结了以下两点,供参考:
首先是借鉴小镇的文化定位。小城的民居居民,家族文化,16字的核心价值观,更多的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其他地方要想效仿,必须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也必须形成整体联动机制,让确定的文化理念落到实处,行之有效,而不仅仅是口头上说说,空洞的理论框架。
二是借鉴小镇的物业管理模式。我们平时住的小镇就是业主委员会和物业。业主通过业主委员会对物业进行监督,但效果并不明显,导致物业服务无法满足居民需求,居民不交物业费,物业公司以收不到物业费为由不给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的恶性循环。如果小区物业服务公司吸收更多居民提供服务,居民的自主服务意识就会增强,业主委员会也可以取消。
有句流行的话叫“身与魂必在路上”,但如果每个人都生活在“聚龙镇”这样的人间天堂,身心都会有一个归宿,愿意“聚龙”成龙,走遍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