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有什么好处?为健康而跑的压力有哪些?

跑步的常见好处:

1,提高睡眠质量

通过跑步,大脑的供血量和供氧量可以增加25%,所以晚上的睡眠质量也会得到改善。

2.增加肺活量

跑步可以让肺活量从平均5、8升增加到6、2升,同时血液中的携氧能力也会大大增加。

3.锻炼心肌

在运动过程中,心脏跳动的频率和功效大大提高,血管壁的弹性也增加。

4.增强免疫力

跑步可以促进白细胞的产生,消除我们体内的病毒和细菌。

5、增强物理韧性

跑步可以增强肌腱、韧带和关节的抗损伤能力,降低运动损伤的概率。同时,皮肤、肌肉和结缔组织也可以变得更强壮。

?跑步时的注意事项:

1,脚掌先着地,脚尖抬起。“每当出现跑步损伤时,只要脚后跟着地,损伤就会更严重。”费希尔说,跑步时,必须先落地。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脚趾可以向上抬起一点,这样可以保护你的脚踝。

2、步子不要太大。跑步过程中,正确的步长比我们想象的要短很多。脚着地时,胯部要在脚的正上方。一旦步速过长,跑步时会有一种“尽量把脚往前伸够”的感觉,会产生破坏性的压力,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3.腹肌收缩。腹肌收缩有助于保持胸、肩、胯相互垂直的正确姿势。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刻意去完成这个动作,否则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分散注意力。建议跑步前做一些可以锻炼腹肌的热身运动,比如下蹲、跳跃等。

4.肩膀向后倾斜。肩膀要后仰,肩胛骨要向后拉下,这个姿势摆动手臂可以节省能量。摆臂不正确会影响全身动作的标准化,从而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

5.不要把拳头握得太紧。跑步时,双手自然轻握。一旦拳头太紧,前臂肌肉就会紧绷,阻碍肩膀的正常运动。跑步时,手里不要拿着手机、MP3或饮料瓶,否则身体会摇摆,无法保持正确的直立姿势,增加受伤的几率。

6.手肘应该在身体旁边。肘部弯曲成直角,靠近身体两侧。如果手肘离身体太远,手臂动作的锻炼效果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