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体质的内容

中医体质理论研究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创新和突破,突出体现在“体质为本,形神构成,身病相关,可分可调”等基本论点上,即①体质可分:人体体质可客观分类,中医体质分类有文献依据、临床依据和相应的生物学依据;(2)形神体质论:体质是特定的身体素质和一定的心理素质的结合,体现了中医“形神合一”的思想;③体质疾病相关性理论:体质与疾病有明显的相关性,体质类型影响发病倾向;④体质可调性理论:体质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其偏向性可以通过干预进行调整,体现了体质的可调性。

《中医体质》教材系统论述了中医体质的概念和范畴、体质形成、体质分类、体质生理学、体质病理学、体质诊断、体质与治疗、体质与养生预防等。,实现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延伸和创新,为生命科学提供了新的认识体系。教材中提出并涉及许多重要的科学命题,如从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特征、生物遗传等方面探索“形神统一”的科学内涵,揭示由许多复杂因素构成的物理现象。通过“因人而异”思想的具体表达,阐述体质调节的机理和方法,进一步揭示中医是整体医学,为个体化诊疗提供理论依据。中医体质的分类、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体质的可调节性是本教材的三条主线,也是今后体质研究的主要任务。

《中医体质学》教材作为教育部十五“211项目”的内容之一,经过19中医院校及相关科研院所专家的共同努力,为中医基础教育开辟了新的领域。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保持学科本身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努力体现中医体质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研究方法。在许多重要的学术问题上,编委会也多次组织会议进行论证和讨论,形成了相对一致的认识,保证了教材的质量。《中医体质学》教材的编写适应了学科的发展,培养了新世纪的人才,也面向了新世纪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医体质理论的研究取得了新的成果,也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新突破。要振兴中医就要振兴学术,要振兴学术就要振兴理论。中医将在人类的进程中,通过理论的自我更新和不断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