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兵家继承了哪些老子的军事思想?

《道德经》是老子对修身、养生、用兵、治国等生活和社会各个领域综合思考的结果。其哲学是生活和社会各领域的普遍规律,可以指导生活和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后世很多学派都从中吸取了营养,很多军事家、学者也借鉴了《道德经》中的军事思想。

先说中国从老子《道德经》继承的七大军事思想。

一、《孙子兵法》说:百战百胜不如不战。

孙女

每一次大的战争之后,到处都是尸体,会给国家造成很大的灾难。因此,避免战争,尽可能保持和平,是中国兵家的最高战略。

这继承了老子《道德经》中“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为之”的思想。和平解决是遇到麻烦时的上策,只有在必要时才使用战争。

二、老子《道德经》说:“以道助人者,不以兵强天下。”一个以道辅佐君的将军,不以实力威慑他国。因为用武力威慑他国必然会产生矛盾,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战争。只有不谋求优于其他国家,不与其他国家竞争,才能维持和平。由此可见老子的不容置疑的思想。

这一思想被历代军事家继承。例如,范蠡说,“勇敢的人违背道德”。《卫燎子》云:“争者,反德也”。换句话说,勇气和斗争都是违背仁爱精神的。黄老的帛书和百战奇谋也继承了这一思想。

第三,老子所说的“民以道导,天下不以兵强”,“兵之凶器,万不得已”,体现了老子的军事战略,即尽量维持和平,必要时用战争解决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范蠡,以“腹背受敌”的策略,帮助越国攻打并消灭了吴国。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军事战略一直是“积极防御,自卫反击,后发制人”的原则。这也是继承了老子等人中国传统的军事谋略。

道德经

第四,老子“用怪力”的思想被兵家广泛采用。

出其不意地使用武力就是出其不意地进行突然袭击。《孙子兵法》说“奇正共存,奇者胜之”。《魏僚子》中的兵法论述了二十六种奇兵用兵方法,《三十六计》、《七十二策》、《百年奇兵》等兵书中充满了奇兵用兵的战术。

第五,老子的“以弱胜强”和“以柔制强”被后世很多军事家继承。

《淮南子·兵略训》曰:“用兵之道,显其柔,迎其强”,刘涛曰:“以弱攻强,得大国之和”,黄石公《三略》曰:“能柔能强,则国之辉煌”。

第六,兵家继承了老子《道德经》中“祸大于轻敌”的思想。

《孙子兵法》说:“轻敌而不虑者,必被擒。”忽视敌人是最容易导致失败的。

老子

第七,《孙子兵法》继承了老子“善战者不怒”的思想,提出:“主不怒而起师,怒而不可战。”教练和将军都不应该生气,因为冲动的决定往往会导致失败。

老子的《道德经》作为哲学经典,对各行各业都有指导作用。唐代著名军事家王镇说,《道德经》中的每一句话都可以用在军事上。有学者认为《道德经》是兵书,《老子》是中国兵家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