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位于哪个市、区?

属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

叶剑英故居

桥西古韵景区

雁南飞茶场景区

叶剑英纪念馆

桥西古韵景区

梅县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理坐标北纬23° 55′—24° 28′,东经115° 47′—116° 33′。东临大埔,西接兴宁,南接丰顺,北接蕉岭,东北接福建省上杭、永定,西北接平原,中部接梅州市梅江区。总面积2755.36平方公里。总人口为613143 (2008)。

县人民政府设在澄江镇,邮政编码:514733。编码:441421。区号:0753。拼音:梅仙。

基本概况

梅县位于北纬24° 18 ',东经116° 07 ',广东省东北部,梅州市中部,东北与福建上杭、永定县接壤,东西宽70公里,南北长110公里,地处闽粤赣三省的交汇处。县人民政府驻澄江镇。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辖22个镇,人口约1万,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是广东著名的华侨城之一。梅县教育发达,足球普及,客家山歌流行,被誉为文化之乡、侨乡、足球之乡。先后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民歌艺术)之乡”等称号。

梅县四周地势高,中间低。南岭矿脉位于北部,形成一个开放的屏障。莲花山脉从东北向西南延伸,将该县与丰顺和大埔分开。东南部明山附近的银龙顶海拔1.357米,是梅县最高峰。

县内丘陵地占80%,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梅江是流经梅县的第一条大河。其主要源头为紫金龙卧水,经五华、兴宁、榆社坑流入县城,流入梅城、丙村石窟河、松口松源河,再向南流入福建大埔县三河坝、湄潭河、汀江,称为汉江。韩江经潮洲和澄海县流入南海,全长478公里。

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也种植红薯、小麦、大豆、花生、烤烟、甘蔗、花生、大豆、黄麻等。土特产有茶叶、柿子、柑橘、沙田柚(金柚)、龙眼、三华李、任贤草等。

矿产资源包括煤、锰、石灰石、大理石、铁、钨、铅、锑和铜。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灰石、瓷土、锰、铁、稀土等,具有储量小、种类多的特点,大部分已开采。

全国“七山二水一田”,耕地以种植水稻为主。山区种植茶叶、沙田柚(金柚)、柿子、龙眼。梅江两岸和狭窄河谷平原的人口密度相对较高。

旅游景点主要有殷娜山脚下的灵光寺,它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建筑宏伟精美,风景秀丽。还有阳炎镇的叶剑英元帅故居、雁南飞茶场、雁鸣度假村、五仙岩北阁寺等。

近年来,梅县先后被评为“广东省造林绿化达标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农民增收先进县”、“全国百强水果县”、“首批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中国金柚之乡”。

经济概况

GDP总量突破100亿元大关,2008年全县实现GDP总量10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86亿元,比上年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4516亿元,比上年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9%。第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4.6: 44.7: 30.7,居首位。

梅县人民广场三产占比持续上升。

财政收入达到历史最好水平。2001年一般预算收入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4%,零售价格指数为104.7%。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工业增加值38.56亿元,比上年增长65.438+00.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5438+8200万元,增长10.5%。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

国内市场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69亿元,比上年增长2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8.0%。

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11份,合同金额1.84亿元人民币,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91.6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696万美元,下降47.7%。

对外贸易稳步增长。2001年,外贸出口总额达到654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2%。

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全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0.4‰,自然增长率为4.4 ‰。年末全县总人口613143人,比上年增加2228人,增长0.4%。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4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1%和6.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和2.1%。

农业概况

(一)粮食和经济生产的发展稳定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优化粮食品种结构,扶持种粮大户,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预测2004年粮食作物面积490790亩(以下采用农业部门预测数据),总产量208148吨(另:大豆465438亩+0200亩,总产量5150吨)。全县水稻种植面积36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1.000亩,亩产480公斤,比去年减少3公斤(其中早稻亩产比去年增加,晚稻因干旱亩产减少,全年平均亩产略低于去年),复种面积达到66优质米比例达95%以上。全县经济作物面积达到63万亩,与去年持平。其中蔬菜21万亩,玉米5万亩,花生5万亩,西瓜2万亩,烤烟1.2万亩。

(二)果茶产量持续增长预测水果总面积达到455530亩,比去年增加5000亩(今年新植水果10000亩以上,5000亩以上用于工业园区、高速公路等征地。).全年水果总产量达到424330吨,增加1万吨,其中柚面积26.3万亩,预计总产量280998吨,比去年增加688吨。沙田柚面积201.266亩,总产量23万吨,比去年增加899吨。茶叶面积1.91.000亩,总产量845吨。

(三)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区域布局日趋合理,特色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各级农业部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产品优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和具有相当规模的主导产品,建设以大雁、大雁为中心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和以澄江、达夫为中心的城郊农业。打好绿色和外向牌,发展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等高价值农产品和外向型农业,继续办好以梅西、大坪为中心的山区农业经济区脐橙、板栗、柿子等优质水果示范基地。为实现100“专业村”的要求,我县根据气候、资源和群众种植习惯,实行区域种植,大力扶持“专业村”发展。各行政村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结合农民种植习惯,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品种结构。如白家、昔阳、达夫、澄江、南口、城东、丙村等镇,充分发挥附属城市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城郊农业,大面积种植蔬菜,昔阳镇发展深坑桃和仙草,狮山镇发展酱菜,河泗镇发展。该县先后发展了“金柚专业村”、“毛瓜专业村”、“蔬菜专业村”、“大蒜专业村”、“枇杷专业村”、“西瓜专业村”、“茶叶专业村”。我局通过调研和摸底,尽力从技术、种苗、资金等方面进行培育和扶持。目前,全县有专业种植村103个,其中金友村39个;12蔬菜村;11烤烟村;7个水果村;西瓜村5个;东瓜村4个;竹子3根,茶叶3根,枇杷3根;玉米、脐橙、仙草、银杏各2片;香蕉、红豆杉、三华李、耐力李、柿子、贡柑、花、姜各有1。形成了独具特色、名副其实的“专业村”,全县逐步形成一镇一业一村的格局。

㈣农业龙头企业日益壮大。积极实施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个一百”农业工程,扶持组建“100家农业龙头企业和100个农副产品流通服务队”。目前,全县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16家,其中省级3家。

(五)订单农业促进增收。发展“订单农业”有利于规避农民经营风险,衔接产销,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今年,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想方设法为农民提供信息,寻找市场,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今年已达到4.5万多亩。我局今年将继续发展甜玉米、东升南瓜等“订单农业”,在龙文实施200亩甜玉米。在宋元和其他镇,100亩东升南瓜订单已经完成。同时,积极发展蔬菜“订单”,达夫、南口镇1000亩蔬菜出口基地发展良好;松原、姚涛、龙文、宋冬等镇主要发展烤烟生产,其中松原镇烤烟种植面积65438+10万亩以上;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周边群众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6)大力发展金柚产业,引进推广特色名优水果1,认真推广金柚标准化栽培技术,积极筹备第三届柚节。2.开展金柚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示范,以及生物农药推广,促进金柚向“绿色食品”发展。3.在搞好金柚生产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县气候、土壤等条件,引进几十个优良水果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主要包括:一是脐橙优良品系,并通过自繁、自育、自植,已种植2万多亩,取得初步良好效果。二是龙眼新品种和省级优良品种开发3000多亩。第三,台湾省红枣开发种植了一批。此外,引进了黄皮、枇杷、杨梅、李、香蕉、四倍体柑桔等一批品种进行示范推广。五是引进龙眼和南方苹果进行实验。

(七)农村经济管理规范,农民负担明显减轻,积极做好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通过审计进一步树立农村审计的权威。推动农村开展“民主管理、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工作。认真做好张夏村中心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日常调查和专项调查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工作。过去一年,我们接待了30多名来访者,调解和监督了22起纠纷。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使农民受益。今年,我县严格执行省政府农村税费改革方案,围绕“五取消、一改一税”内容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据统计,2003年全县农民负担2038万元,人均负担48.8元。税改后,全县农民总负担为4465438+。减负31.3元(优抚281万元),减负率80%。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县可减轻农民负担1597万元,人均负担可减轻31.2元,即2004年农民人均收入可增加31.2元(全县农民年收入可减少31),为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业税改革的决定》(粤府[2004]76号)精神,我县农民农业税税率由去年的6%降为3%,仅减轻农民负担386.32万元。 截至目前,该县阳炎、丙村、西洋、松口、城东、松南、大坪、梅南、达夫等9个镇积极采取措施,加快农业税改革步伐,均以各种形式免征农业税,累计免征144.79万元。只减一个农业税,减轻县里农民负担。

(八)农业机械化发展势头良好。统计显示,到2004年6月底,全县联合收割机已增加到42台,上半年新增9台,收割面积7500亩,增长20%。机械化耕作面积654.38+0.28万亩,机电灌溉面积6.5万亩[4]。

行政区划

梅县辖18个镇(澄江、狮山、城东、百度、松原、龙文、姚涛、松口、阳炎、丙村、昔阳、梅南、水车、畲江、南口、石坑、大坪、梅西)。

教育状况

2008-2009学年第一次报告的基本情况

第一,各级学校、班级、学生的数量。

全县有教师进修学校1所,中学10所,初中24所,小学124所,教学点45个,职业中学(含民办)5所,幼儿园10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高中245个班,比去年少21个班,学生12417人,比去年少1225人;初中497个班,比去年少2个班,26831人,比去年少204人;小学1251班,比去年少118班,学生34477人,比去年少4686人;职业中学在校生5334人,比去年增加605人;园内儿童人数为10911;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人数为40人。

二、专任教师的学历。

近年来,我县采取各种鼓励政策,鼓励教职工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培训,以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本学期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018人,达标790人,达标率(本科及以上)77.6%,比去年增加5.6%。初中专任教师1696人,合格1663人,合格率(大专以上)98.05%,比去年提高0.08%;小学专任教师2614人,合格2601人,达标率99.5%(中专以上学历);职业中学专任教师达标率为74%;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有所提高。

第三,校舍建设

全县现有校舍总面积1034749平方米。其中普通中学451.892平方米,平均面积1.51平方米;小学511442平方米,平均面积14.83平方米;职业中学43944平方米;幼儿园71265平米;特殊教育150m2 [5]。

历史的发展

梅县始建于南齐(公元479-502年),称县,海阳县析。南汉干和三年(945),在设荆州,治一县。北宋开宝

梅县行政区划图第四年(971)改称梅州,以梅江命名。到了明朝,梅州被撤,城乡重新建立。清雍正十一年(1733),升为直隶嘉应府。民国元年(1912)撤州,建立梅县。建国后仍称梅县,1983改称梅县市,1988又分为梅州市梅县区和梅江区。

经国务院批准,于1993建成眉县。9月28日,1999,眉县党政机关正式迁入新县。截至2002年底,* * *已投资34亿多元,建设各类建设项目2550多个,初步形成了“三纵六横”的多路网,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梅江畔崛起了一个具有客家风情、特色、环境优美的新城区。

1999 165438+10月15经市政府同意,眉县澄江镇、达夫镇各裁一股设立新城街道办事处,未经省政府批准。

2000年,梅县辖26个镇:城东镇、澄江镇、狮山镇、梅西镇、石坑镇、大坪镇、南口镇、窑上镇、河泗镇、景宜镇、社江镇、水车镇、梅南镇、西阳镇、白公镇、丙村镇、阳炎镇、三乡镇、宋冬镇等。总人口是516761。城镇人口:嵩口镇32366城东镇18050狮山镇18574梅西镇24213大坪镇17016石坑镇21448南口镇26835窑上镇14650畲。75梅南镇11942西阳镇14020白公镇65438+ 0419丙村镇38556阳炎镇17576百度镇22959松源镇27559龙文镇18200姚涛镇65438。01087澄江镇33748达夫镇8658景宜镇4418三乡镇7902松南镇16015宋冬镇7129新城虚镇31929(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1年,眉县下辖26个镇,1个城市办事处,417个村委会,4661个村民小组。新县城位于澄江和达夫镇,规划控制面积4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近期建成12平方公里,市区分为6个社区。1993年开始施工,1999年9月28日县政府机关迁入新县城,2006年底竣工,5438+0。

2002年,梅县辖26个镇(狮山、城东、百度、松原、龙文、姚涛、松口、阳炎、丙村、白家、昔阳、梅南、水车、佘江、河寺、南口、窑上、石坑、大坪、梅西、达夫、宋冬、松南)。

截至2003年5月16,梅县辖1街道(新城街道,但未经省政府批准)和26个镇(澄江、松南、宋冬、景义、达夫、三乡、城东、狮山、梅西、大坪、石坑、南口、窑上、水车)。面积2700平方公里,人口60.02万。

5438年6月+2004年10月,梅县撤销四镇:窑上、河泗镇并入南口镇,宋冬、松南镇并入松口镇。

到2005年6月底,梅县辖18个镇(澄江、狮山、城东、百度、松原、龙文、姚涛、松口、阳炎、丙村、昔阳、梅南、水车、畲江、南口、石坑、畲江。

自然地理

位置和面积

梅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北纬23° 55 '-24° 28 ',东经115° 47 '-116° 33 '之间。东临大埔,西接兴宁,南接丰顺,北接蕉岭,东北接福建省上杭。永定西北毗邻平原,中部毗邻梅州市梅江区。总面积2755.36平方公里。

地形学

梅县是一个山区县。境内高低起伏,西北有武夷山系延伸出的香山山脉,形成天然屏障;东部和南部有莲花山系的殷娜山脉,将该县与丰顺和大埔分开。这两座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地势高、中、低,从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河谷盆地。丘陵山区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山地占22。1%,丘陵占55.4%,盆地占22.1%。海拔1000米以上和近1000米的山峰有23座,以海拔1357米的明山蟑螂银穹之顶为最高。有大小河流43条,属汉江水系。干流梅江流经县城约75公里,在大埔县汇入三河坝与汉江相连。

气候

梅县位于北回归线和太平洋附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夏长冬短,气候温和,日照充足,热量充沛,雨量充沛,偶有极端干旱和严冬。四季适宜农耕放牧,对发展农林牧渔生产具有有利条件。梅县年平均气温21.2℃,极端最高气温(1977年7月25日)39.5℃,最低气温(1955,65438+10月2日)零下7.3℃。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472.9mm,最大年降雨量(1983)2355.4mm,最小年降雨量(1955)979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年均无霜期306天,最长霜期(1962至1963)为117天,最短霜期(1984至1985)为6天。灾害性天气主要表现在:春季低温多雨,春末寒冷,五六月龙舟水,夏秋台风雨,秋季“寒露风”,冬季霜冻。

国籍、人口和语言

梅县居民多为嘉方言汉族,占总人口的99.93%以上。还有壮、满、回、蒙、苗、畲族等14个少数民族因工作或婚姻原因在梅县定居。2008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0.4‰,自然增长率为4.4 ‰。年末全县总人口613143人,比上年增加2228人,增长0.4%。

5438年6月+2020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全国旅游示范区,梅县区榜上有名。

2020年8月,农业农村部选举梅县区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

2020年3月,梅县区被评为首批国家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2019 12,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梅县区为广东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65438+2009年3月,梅县区被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县(原中央苏区、海陆丰地区)名单。

2016-12梅县区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一批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1 65438+2月,梅县区被列入第三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