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牙膏和牙刷发明之前,古人是怎么刷牙的?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牙齿的整洁和美观。如《诗经》中朔人把美人的牙齿描述为“齿如犀”,即牙齿整齐洁白如葫芦籽。那时候人们不是“刷”牙,而是“涮”牙。《礼记》中记载:“鸡初啼时,盐洗。也就是说,天亮了,鸡叫了,就要洗脸漱口。漱口在古代一直是最主要的洁牙方式,一直沿用到现代。
古人使用的漱口水也是五花八门,最常用的是盐水。不仅用盐漱口,还可以用盐擦牙。《红楼梦》里,贾宝玉有每天早上用盐擦牙的习惯。食盐确实有杀菌消炎的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牙周病和牙龈出血。此外,古人还用茶、酒、明矾水漱口。据说明矾水可以有效预防口疮。现代社会,明矾水和橄榄确实是用来漱口的,可以去除口臭。
隋唐时期,中国开始出现“刷牙”。当时刷牙的方式和今天不一样,用的是“擦牙法”。这种“擦牙法”起源于古印度,与佛教有关。
相传释迦牟尼在一棵菩提树下讲学时,身边弟子的口臭相当严重,于是释迦牟尼开始劝人注意清洁牙齿,并教他们如何用树枝制作刷牙工具。后来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擦牙法”也传到了中国。唐代医书《外台秘笈》专门记载了这种擦牙方法:“每次在杨柳枝咬头,都是吃药擦牙,又香又滑。」
它的意思是用牙齿软化杨柳枝的头部,然后蘸一点粉末刷牙。这种刷牙方法也被称为“杨柳枝擦牙法”,使用的杨柳枝也被称为“牙木”。牙木是中国最早的牙刷,可谓是那个时代的“牙刷”。
如果你没有杨柳枝,你可以用其他分支代替。如果不行,就直接用手指擦牙。敦煌石窟第196窟有一幅晚唐壁画,里面可以看到用手指擦牙齿的画面。在今天的日语中还有一个词“杨枝”,意思是牙签和牙刷,应该是中国唐朝的名字。
虽然唐代就有了擦牙的方法,但是对于这种刷牙方法在唐代的普及程度,学术界还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唐朝只有和尚擦牙齿,在社会上没有广泛流传。
到了宋代,中国终于出现了真正的牙刷,叫做“刷牙”。宋代男子周守忠在《养生》一书中记载:“刷牙全是扎马尾辫。最初的牙刷毛多为马尾,一寸多长,放在牛角上,形状与现代牙刷相似。但是到了宋朝,马匹和马尾都很短缺,所以做牙刷太贵了。所以市面上常见的牙刷不一定是马尾的,也可能是猪毛的。
南宋寡妇周觅在《梦梁璐》中回忆说:“狮子巷门口有一家凌家刷店,黄金巷门口有一家人刷店。说明南宋时,杭州已经有人开店卖牙刷了。看来刷牙在南宋时期已经比较普遍了。
古人刷牙的时候不是用牙刷干刷,而是把洗洁精蘸在牙刷头上,就像现代人用牙膏一样。有两种洁牙剂:牙膏和牙粉。其成分包括中草药如皂角、生姜、升麻、地黄和墨旱莲,还可加入一些盐。古人的牙膏是纯草本的。宋代发明了牙刷和牙膏的组合,称为“牙香片”。
用香料和草药制成固体清洁剂,固定在牙刷上,用牙齿香味反复清洁牙齿,然后漱口。这种牙香可以多次重复使用,携带方便,是古人出行的必备之物。
后来中国的牙刷传到欧洲,受到贵族的欢迎,但由于价格昂贵,普通欧洲人难以承受。直到20世纪30年代,一种尼龙制成的牙刷诞生,因其价格低廉而进入寻常百姓家。